阅读记录

第795章 搞定新钞票(九)[1/2页]

我在抗日卖军火 海棠花开在冬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行长也点头:“就按林顾问说的办。华中那边我让人修几个隐蔽的仓库,多储备点新钞,真遇到封锁也能顶一阵。”
     张行长最后拍了板:“行!统一印刷!回头我让部队把运输路线再排查一遍,多设几个临时中转站,保证钞票能安全送到豫北。”
     就在这时,李行长忽然想起个事儿,问道:“那我们新占领的地区,原来流通的法币和伪币咋办?直接让老百姓换咱们的新钞,怕是会有抵触。”
     林毅早有准备:“肯定要兑换。咱们按物价定个合理汇率,比如一块新钞能买一斤大米,,五块伪币或者法币能买一斤大米,我们就把兑换的比例定在4.54.9法币或者伪币兑换一块新钞。关键是,要定得让老百姓占便宜。”
     林毅可是知道二战末期,美军在进入多个国家时,普遍采取了低估美元、高估当地货币的策略,这一做法成为美元快速在当地流通的关键推手。当时,随着战火逐渐平息,美军作为占领方或解放力量进驻各国,为了稳定自身在当地的统治与运作,同时扩大美元的影响力,在货币兑换上制定了有利于美元的比率。
     比如在一些欧洲国家,美军规定的美元与当地货币的兑换价,往往让同等数额的美元能兑换到远超其实际价值的当地货币。对于当地民众而言,持有美元可以在与美军的交易中获得更多实惠,无论是购买美军带来的物资,还是参与相关经济活动,美元都展现出更强的购买力。
     而对于美军士兵来说,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后,能以更低成本满足日常需求,这也促使他们更愿意使用美元进行消费。随着美军在当地的存在日益稳定,这种货币兑换的倾斜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当地商家为了吸引美军消费,逐渐开始接受美元结算,民众也因为美元的 “高价值” 而更倾向于持有和使用它。
     久而久之,美元便突破了原有货币体系的限制,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中快速流通开来,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交易媒介,为后续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林毅继续说道:“新占领区的老百姓手里有法币或者伪币,按比较有利于老百姓的汇率换,他们能多换点新钞,买东西更划算,自然愿意用咱们的钱。”
     抗战期间,汪精卫伪政权为了维系其傀儡统治、掠夺沦陷区的财富,悍然推出了所谓的 “中央储备银行券”,也就是中储券,并通过强行规定兑换比率的方式,将黑手伸向了老百姓手中的法币。
     当时,伪政权刻意压低法币的价值,给出的兑换比例严重偏离市场实际,原本能在市场上正常流通的法币,一旦被卷入这场强制兑换,就如同被生生割去了大半价值。
     比如,明明一块法币能买到的物资,换成中储券后却只能买到少得可怜的东西,无数百姓眼睁睁看着自己多年积攒的血汗钱在兑换中大幅缩水,有的家庭甚至因此从温饱跌入贫困,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
第795章 搞定新钞票(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