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6章 贵港:荷城之心、南流古韵与稻香中走出的城市回响[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儋州出发,轮渡过海,然后顺着桂东南那一条条宽阔的田野脉络,我一路北上抵达贵港市。汽车驶入城区时,是清晨六点四十,天尚未全亮,街头却早已热闹起来,像是一座天生早起的城市。
     贵港,在地图上看似低调,却是一座“被水稻种出来的城市”。它没有喧哗的高楼,也没有着名的地标,但却拥有广西最温润的土壤和最密集的农田——这片土地,仿佛就是专为“丰收”而生的。
     我把随身携带的《》地图平铺在床头,用红笔在广西东南角轻轻画下一个圈,写道:
     “第106站:贵港——粮食的丰腴之地,文明的沉水之心。”
     一、南河古港:水流之上的旧时商道
     我第一站去了南河古港。
     那是一段静水流深的记忆。站在古港码头上,江水轻拍青石,岸边的枯树上挂着零星的鸟窝。时光似乎在这儿流得特别慢,一艘老旧的木船正慢慢靠岸,船夫穿着洗白的棉布衣,目光沉静。
     我上前搭话,他姓黄,祖上三代都是船工。他告诉我:“以前南河是贵港的大动脉,米、布、茶、瓷,全靠这条水路送出去。”
     我望着平静的江面,忽然想起地图上那些密布的支流——它们就像贵港人的血管,看似平凡,却维系着整个身体的呼吸与供养。
     老黄递给我一壶自酿米酒:“尝一口,淡,但后劲长。”
     酒香微涩,像这座城本身。
     我在河边写下:
     “城市可以没有高楼,但不能没有水脉。
     贵港,就是被水写出的城市诗行,平仄之间藏着生活的真味。”
     二、荷香农梦:城市腹地的绿色脊梁
     贵港素有“荷城”之名。
     我去了覃塘区的荷美示范园,正值花季未尽,碧叶田田,粉花摇曳。远处农妇戴着斗笠,在水田间收割晚稻,稻香与荷香交织,构成一种南方独有的味道。
     一位小男孩坐在田埂上吃饭,旁边放着他爷爷的竹笠和镰刀。他看我好奇地打量,便咧嘴一笑,说:“我家种了三亩稻田,两亩莲花。”
     我问他想不想离开这里去大城市。
     他说:“城市的光是亮的,村里的光是软的。我还想先在软光里长大。”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蹲在田埂边,手掌轻轻按在水田湿润的泥地上。土地的体温是柔的,像母亲的掌心。我想,这片土地孕育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慢下来、扎下根”的力量。
     我写下:
     “贵港的气质,不是‘要做

第106章 贵港:荷城之心、南流古韵与稻香中走出的城市回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