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8章 遂宁:心有莲花,水中见影——川中佛都的安宁之章[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我写下:
     “遂宁的江,不卷浪,不带躁;
     她像这座城,把你从行色匆匆的生活中慢慢取出,
     还你一个可以顺气呼吸的节奏。”
     四、船山学派:思想中的“内敛锋芒”
     遂宁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哲人——王夫之,号船山先生。
     第三天我拜访了船山故里陈列馆。这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乱世之中写出《读通鉴论》《张子正蒙注》《尚书引义》等巨作,他的思想主张“理在民间”,不空谈天理、不盲信权威。
     讲解员说:“船山子在遂宁出生,在衡阳立说,但他的骨气是川中养出来的。”
     我读着墙上一句他留下的话:
     “气有刚柔,理有进退。”
     我想起遂宁人身上那种“温而不软、退而不懦”的劲儿。
     我写下:
     “船山的思想不是用于激变,而是用于守常;
     他给遂宁留下一种骨气——表面从容,心中有锋。”
     五、静心城市:内敛城市的独特气质
     第四天我在城市街巷中穿行:步行街不喧嚣,公交车广播柔和,老人坐在公园打太极,孩子在树下写作业。生活节奏看似“缓慢”,却不“懈怠”。
     遂宁人不喜欢张扬,不追潮牌,不讲极限,他们的标准是“舒服、可持续”。
     一位开早餐店的阿姨告诉我:“城里讲的是‘心舒服,不是‘人比人。”
     我吃着一碗遂宁麻辣粉,口感温润而后劲足,不爆辣,却回甘良久。
     我写下:
     “遂宁不争口号,她用日常打底;
     她不问你是谁,而是给你一杯热茶,让你歇口气。”
     六、地图落笔·下一站广安
     五天遂宁之行,我在灵泉听梵音,在涪江观慢水,在街头尝人间,在石刻读心意,从山寺之巅到田埂之尾,收获了一种叫“安”的气质。
     这是中国式城市中罕有的“内省者”:不焦虑,不浮躁,不害怕安静,也不排斥慢。
     她的信仰从来不是教化,而是体悟;她的发展也不是风口,而是根系深扎。
     我摊开《》地图,在涪江水系中下游,于岷汉之间稳稳落笔:
     “第148章,遂宁已记。
     她是心灵的过渡港,是日常的隐秘光,
     是一城慈悲与清醒交融的中国内敛美学代表。”
     下一站,是广安。
     我要东行入川渝交界地,走进伟人故里,去听邓小平故居中的足音余响,去探一座“从小地方走出大世界”的精神源地,如何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现实主义的深度与力量。
     我收起手记,轻声说:
     “静过之后,是激荡——广安,我来了。”
    喜欢。
  

第148章 遂宁:心有莲花,水中见影——川中佛都的安宁之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