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9章 荆门:楚中门户,江汉枢纽——农脉与能脉共振的丘陵章[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从襄阳继续南行,汉江在地表下隐去,丘陵起伏,绿意渐浓,城市轮廓开始从宏大的历史笔画,转为现实的线条。我来到湖北中部、被称为“楚中门户”的城市——荆门。
     荆门,这个名字初听并不响亮,却有种独特的分量。
     她不在江边,却接引长江;不在战史之巅,却控制交通要冲;她不像武汉那样万象交汇,也不像襄阳那般战火频仍,但她在田野、矿脉、油气与交通中铺设出一张默默支撑的城市底图。
     我翻开《》地图,在江汉平原的西北角、荆山余脉与丘陵丘壑之间,落下这一笔:
     “第159站:荆门。她不问喧哗,只重根脉;
     她不立潮头,却撑起大地。”
     一、漳河之水:山中来,田中走
     我第一站来到漳河水库。
     这是荆门人心中的“城市之肺”。水面宽广清透,远处是绵绵丘陵,一些渔船正缓缓划过,留下一道道水纹。
     岸边的柳树下,一位老人正在用自制鱼竿钓鲢鱼。
     我问:“您钓了多少年?”
     他说:“四十年。以前为吃,现在为静。”
     我望着水面,忽然明白,这里的水不是为了惊艳而存在,而是为了滋养。
     我写下:
     “荆门的水,不是江海之势,而是土地之恩;
     它不奔腾,却润物,是静水藏能。”
     二、屈家岭遗址:稻香千年,泥土有声
     第二天我去了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这里出土的,是五千年前的稻作文明与先民村落。一个又一个陶罐、石犁、骨针,静静陈列在橘黄展厅中。
     讲解员是位本地年轻姑娘,她说:“荆门人看重根。我们的根不只是姓氏,而是稻子、陶片和村名。”
     我问她:“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件展品?”
     她指着一件裂纹陶盆说:“这盆碎了修补过三次,还能用。我们这人,也这样。”
     我写下:
     “荆门的根,不是在大书特书中生长,而是在不声不响中延续。
     她以泥为史,以稻为字。”
     三、中油荆门炼化厂:工业不只是钢铁
     第三天我前往城市西南角的中石化荆门炼化。
     厂区宽阔如城,管道如肋骨蜿蜒,气味清淡而有序。几位工人正在巡检,我和其中一位工程师聊了起来。
     他说:“荆门是个低调的城市,能源却不能低调。
     我们这里出的油,送到全国。”
     我问:“你会跟家人说这些吗

第159章 荆门:楚中门户,江汉枢纽——农脉与能脉共振的丘陵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