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4章 六安:大别山下,茶与火种,绿意、信仰与乡心交织的协奏[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从安庆出发,我顺着皖西丘陵一路向西北,进入了大别山南麓腹地的六安。山如黛,水如练,风吹万壑松涛阵阵,这里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着名绿茶“六安瓜片”的原乡。
     山中没有高调的城市喧嚣,只有绿意与坚守的双重低语。
     我翻开《》地图,在大别山北麓、淠河水岸、红绿并行之地郑重落笔:
     “第184站:六安。她是山中火种的发源地,
     也是一盏永不褪色的茶香之灯。”
     一、六安瓜片老茶区:山中之叶,千年之香
     我第一站去的是金寨县梅山茶区。
     这里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地,茶山层层叠叠,村落错落其间,清晨的雾气像是专为茶而生。
     茶农李大叔在山腰一边采茶,一边跟我讲:“你看这茶,不像别地,一芽一叶。我们是整片摘,烘出来才带劲。”
     他将一片新制的瓜片递给我,清香中带一丝山林苦涩。
     我写下:
     “六安的茶,不讲求甜,讲求久。
     它是时间的味,是山风的性子。”
     二、金寨将军县纪念馆:一县一军魂,千山一忠骨
     第二日,我前往金寨县革命纪念馆。
     展厅中挂着这样一句话:“将军有约,红心不改。”这里被称为“将军县”,一县出了百余位将军。
     我站在一尊年轻烈士雕像前,凝望那双望向前方的眼睛——不怒、不悲,只坚定。
     一位讲解员对我说:“他们不是为了牺牲而出发,而是为了活着的人能多活一会儿。”
     我写下:
     “六安的红,不是颜色,是一种沉默中的承担。
     是千山万壑里一个人走出去,为千万人留下的方向。”
     三、淠河水库与石婆店镇:山水之间的劳动史诗
     第三日,我沿着淠河行走至石婆店水库。
     这里是皖西人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人力肩挑背扛修建起的灌溉工程。老水坝依旧坚实,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正坐在坝头钓鱼。
     他说:“年轻那阵修坝,吃咸菜喝河水,咬着牙干,没想图个啥。”
     我写下:
     “六安的水,不是静流,而是劳动留下的

第184章 六安:大别山下,茶与火种,绿意、信仰与乡心交织的协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