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1章 南阳:卧龙伏牛,医道相传,一座藏于群山之间的千年沉思[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告别信阳,我向西北而行。列车在群山与丘陵之间穿行,逐渐驶入伏牛山的前沿。一座古老而厚重的城市,在我的脚下缓缓展开。
     南阳。
     这是一座承载了“诸葛亮躬耕南阳”传说的城市,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诞生的地方,是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的文化重镇。她不躁、不响,却自有一份沉稳与智慧,如一位长者,不炫耀经历,而以静气示人。
     我翻开《》地图,在汉水之滨、卧龙岗下、医策并举之地郑重落笔:
     “第211站:南阳。
     她是伏牛山下的一粒旧砚,
     也是诸葛草庐中未尽的低语。”
     一、卧龙岗:一把羽扇摇出的风骨
     我第一站,去了卧龙岗。
     岗不高,林茂草丰,茅庐掩映于竹影之间,虽是重建,但气质犹存。牌匾之上“汉室忠魂”四字,沉沉压下时光的灰尘。
     我站在草庐前,默读那句碑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心中生出一股奇异的共鸣——诸葛亮的故事,或许是无数中国人内心深处关于“理想人格”的寄托。
     一位来自四川的青年在门前长跪,他说:“我不是来许愿的,是来提醒自己该怎么活。”
     我写下:
     “南阳的岗,不是景点的拍照背景,
     是一个人、一座城、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追问;
     她不是讲三分天下的权谋,而是讲‘躬耕的姿态。”
     二、南阳医圣祠:药香中的千年回春
     离开卧龙岗,我转向城中的医圣祠。
     祠堂庄严肃穆,张仲景雕像挺立于大殿中央。四壁刻满《伤寒杂病论》选段,庭中植满药草。游客不多,来者多为医者,或学者。
     一位年轻中医举着《仲景全书》在碑前合影,他说:“我家世代行医,来这儿是还愿,也是传承。”
     我走过药植园区,轻抚一株苍术,它的香味淡而不俗,仿佛正回应着先贤的低语。
     我写下:
     “南阳的药,不是商品的包装,
     是万千家庭灶台下热汤的一勺;
     她不问名利,只问‘可救几人。”
     三、汉画馆:砖石之间的壮阔世界
     第三日,我来到南阳汉画馆。
     这里收藏着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汉代画像砖。砖面雕刻或狩猎、或宴饮、或击鼓说书、或车马出行,生动灵动,充满气魄。
     我在一块刻着“升堂饮宴”的砖前站了许久,仿佛听见两千年前的笑声。
     讲解员说:“汉代的南阳,是帝国重镇,繁华不

第211章 南阳:卧龙伏牛,医道相传,一座藏于群山之间的千年沉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