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0章 晋城:太行东麓的书香与矿火,古堡阴影下的静与力[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当我从临汾一路向东南行进,列车蜿蜒穿过黄土与石灰岩交界的山岭,终点站是晋城。
     这是一座藏在太行山东麓的城市,不如太原喧哗,不如平遥古朴,却自有一种“沉静的锋芒”。她坐落在晋豫之交,是山西的南大门。往东看,是中原平原;往西行,是三晋腹地。这里,既有儒家书香的温润,也有煤矿工业的粗犷;既有古堡深宅的幽微,也有新城广场的灯火。
     晋城,是一本厚重的书,一页页被风翻动,一行行刻着“守、藏、磨、等”这四个字。
     我来,是为了在这“安静得像一口井”的城市里,听听时间滴落时的声音。
     一、泽州古县:藏在县志里的第一个坐标
     我的第一站,是晋城市内最老的一块区域——古泽州。
     泽州是晋城的古称,早在汉代就是重镇。如今城区高楼林立,而泽州古县衙却依旧被完好保存。青砖灰瓦、高墙深院,院内碑刻林立、石狮蹲踞,步入其中,像是推开了一本微微泛黄的线装书。
     一位管理员老先生在院里扫地,见我拍照,主动走来讲解。他说:“这儿是地方治理最早的地方之一。人们习惯叫它‘三省堂——因为这里出过管三省的官。”
     我问他:“你觉得这儿的精神是什么?”
     他想了会儿,说:“是‘藏。晋城不是不张扬,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什么时候该守住。”
     我写下:
     “晋城的古,不是展示,
     是深埋的章法;
     她的县,不是老旧,
     是静下来才能看懂的智慧。”
     二、皇城相府:一门三阁老的家国之气
     第二日,我前往阳城县的皇城相府。
     这是清朝名相陈廷敬的故宅,整个府邸依山就势,格局方整,如同一座“山中小紫禁城”。当年,康熙多次驻跸于此,一代贤臣从此地出仕,终生不改“君子藏器于身”的准则。
     我在影壁前站了很久,石雕上刻着“敬修堂”三字。导游说,这是陈家族训之一,意思是“尊敬修身,以德养家”。
     府内一位年轻讲解员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当好人,而不是为了升官。”
     我问她:“你觉得陈廷敬最值得学的是什么?”
     她说:“是懂退。”
     那一瞬,我懂了。晋城人骨子里的沉静,不是迟钝,而是知进退。
     我写下:
     “晋城的家,不靠显赫出名,
     而是三代之后仍有人记得如何说话;
     她的相,不在朝堂高位,
     而在一户人家炊烟不息的教养里。”
     三、高平炎帝庙:在信仰起点处听华夏旧音
     第三天,我北上高平。
     在这里,有一座传说中炎帝诞生的圣地——炎帝庙。庙宇依山而建,殿宇之间古柏交错,香火虽不鼎盛,却不断。
     我赶上一场春祭活动。村民身着盛装,列队向祖像敬拜。长老们口念祭文,童子持柏枝净地,鼓声沉而远。
     我站在人群之外,看着香烟缭绕

第230章 晋城:太行东麓的书香与矿火,古堡阴影下的静与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