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8章 邯郸:赵风未息,古道尚行[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我摇头。
     “是守。”他说,“世道乱时,你得稳住心。”
     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这座城市的另一种气质:与战国时的锋芒不同,邯郸亦有一种守住本源、涵养气度的从容。
     我写下:
     “邯郸的拳,不在击人,
     在自守;
     城虽不再战,
     心犹未失阵。”
     四、滏阳河畔:水意流年,文脉长存
     黄昏时分,我走到滏阳河边。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自古滋养着邯郸的平原与人心。河水静静流淌,两岸新修了文化长廊,有浮雕、有诗句、有古风乐声。
     我遇到一位写生的青年,他用炭笔勾勒出河岸夕光。他说他是本地人,在北京学画,假期回邯郸找“感觉”。
     “北京太快了,我想画慢一点的水。”
     我问:“你找到了吗?”
     他看着滏阳河,说:“找到了,就在水流里。”
     我写下:
     “邯郸的水,不如江海浩荡,
     却如笔尖细墨,能铺纸一生;
     她流得慢,却有力,
     可托得起一整座城的文化根。”
     五、丛台夜色:鼓声低鸣,灯火不熄
     最后一晚,我去了邯郸的标志性建筑——丛台。
     相传这是赵武灵王点兵阅将之台。如今已成灯光与广场舞共舞的夜景胜地。
     鼓楼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跳双人舞,动作不标准,但配合默契。一群孩童在广场上追逐吹泡泡的风,台上的灯点亮了每一层阶梯。
     我站在台下望着夜色中的邯郸,耳边仿佛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古时鼓声沉沉,催战马前行;一种是现代脚步温柔,在日常中走远。
     我写下:
     “邯郸的夜,不是合战前的血火,
     而是广场上的人声;
     城墙虽老,心跳未停,
     赵风未息,只换了风的方向。”
     风过古都·地图落笔·去往邢台
     五日邯郸之行,我在一座不再打仗的城中,看见了仍在“行”的魂。这里的锋芒,不再来自长剑,而是来自人心深处对身份、对传统、对尊严的守护。
     我打开《》的地图,在燕赵之地、滏水河畔、赵国故都郑重落笔:
     “第238章·邯郸记毕。她不是‘学步的笑话,而是‘悟步的起点。”
     下一站,是邢台。
     我要去那座古称“钜鹿”的城市,听一听战神冯异的余声,看一看太行脚下的旧时光与新希望。
     我背起行囊,轻声道:
     “风已息,步未止——邢台,我来了。”
    喜欢。
  

第238章 邯郸:赵风未息,古道尚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