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9章 临沂:大地之下,琅琊古脉与人间烟火的交响[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撑起了一个个根据地。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在门口坐着。他说他母亲就是当年的“沂蒙红嫂”,年轻时把自家羊奶送给八路军的孩子喝,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
     我请他带我走了段老山路。他边走边讲:“我们这儿的人不爱说话,但只要认了你,命都给得出来。”
     阳光从树枝缝隙洒下,我们走过的那条泥土路,仿佛每一脚下去,踩的都是历史的鼓点。我脚步慢下来,不止是为了听他讲故事,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配得上这片土地曾有的热血。
     我写下:
     “临沂的山,是安静的;
     可她的人民,是炽热的;
     她的红,不是口号,是人和人之间的体温。”
     四、费县集市:人间烟火的细节力量
     第四天,我离开纪念馆,往西南走了一段,到了费县。
     我刻意不去找古迹,也不去问名胜,而是走入了一个赶集日的乡村集市。天还没亮,巷子已经热闹起来:卖豆腐的吆喝声、卖布鞋的大妈在比价,车里还传出戏曲录音机的喇叭声。
     我买了一串糖葫芦,一口下去,酸甜中混着一点山楂皮的涩。一个中年男人挑着两筐柴火,身上汗味混着泥土气,他笑着说:“咱这儿人不娇贵,吃饭得自己种,烧水得自己砍。”
     集市里一个年轻女孩摆着手工针线,边绣边和我聊:“我在城里上过学,但我回来,就是想守着我奶奶的老屋。”
     我问她:“你不怕生活太辛苦?”
     她反问我:“你不怕旅途太长?”
     我愣住,突然觉得,这条“”的路,就是这样和一张手工刺绣一样,要一点一点缝上,不能急,不能跳。
     五、夜泊兰山:光不喧哗,夜不孤独
     最后一晚,我住在兰山区的一家民宿。老板在屋外搭了一个篝火平台,几位客人围坐其间,有唱民谣的、有讲故事的,还有一个来自广东的青年,刚好也是独游。
     我们聊起各自旅程,讲到“为什么出发”。
     我说,我在寻找一种被时光掩盖但仍在呼吸的文明——就像今天在临沂所感受到的那样,明明朴素,却有光。
     他听完,只说了一句:“那你来对了地方。”
     火光照着每一张面孔,也照着我背包里那本《》。我翻开最新的一页,在临沂的名字旁边写下:
     “这是一个用泥土、山脉与记忆缝合起来的地方。
     她不炫耀,不急迫,却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告诉你,
     生活,是一场温暖的坚持。”
     地图下一站·日照:朝阳东升,海岸临风
     第二天清晨,火车缓缓驶出临沂北站,车窗外是连绵的平原与逐渐东去的阳光。
     我轻声念着下一个城市的名字:
     “日照——阳光照海之地,我来了。”
    喜欢。
  

第249章 临沂:大地之下,琅琊古脉与人间烟火的交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