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3章 淄博:火焰与炊烟之间的真性情[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泉水送别我从济南出发,列车一路向东。窗外山丘渐平,田野与厂房交织,炊烟与晨光并行。没多久,一座既古老又炽热的城市跃然眼前——淄博。
     在很多人眼里,淄博是一座“突然火了”的城市,是烧烤与蘸料的江湖。但我知道,这火不是凭空而来,它燃烧的,是齐鲁大地几千年未曾熄灭的真性情。
     火能暖身,也能炼人。于是,我来淄博,看一看这座城市如何在炊烟里重燃希望,如何在炉火中锻造真诚。
     一、齐文化博物馆:千年火种,薪火相传
     我第一站来到的是齐文化博物馆。
     走入其中,迎面便是一尊青铜战车,沉静威严,仿佛仍听得见马蹄铿锵。我循着展览,踏进一个横贯千年的时空。
     展厅中提及周代分封,“姜太公封于营丘”,建立了齐国的根基。那时的齐,不只善战,更以商立国,重才用人,风气开放。
     我站在一个复原的古炉前,听讲解员讲“管仲改革”“稷下学宫”,那些火一样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碰撞出文明的光。
     讲解员笑说:“咱淄博人从古到今,都讲个‘实在,说干就干。”
     我在手边的本子上写下:
     “淄博的火,
     不是一时之热,
     是千年不熄的薪火,
     代代生长在骨子里的‘干与‘实。”
     二、古村周村:商贾旧道,烟火犹存
     我搭公交去了周村古商城。
     下车那刻,恍若穿越。青石板街道两旁,是雕梁画栋的铺面老宅,招牌沿用百年字号,街头巷尾飘着芝麻糖与炒货香气。
     一位老茶馆老板告诉我:“这条街,清代就成规模了,那时南来北往的商队都要歇脚。”
     我在茶馆坐下,喝着炭火煮的罐罐茶,看窗外游客拍照、孩童追逐,忽然有种错觉:时间好像没有走远。
     这城市懂得保存历史,也懂得赋予它新的意义。
     一位本地画师在墙边支起画架,描摹眼前的街景。他说:“咱这地方,老得透亮,新得有劲。”
     我写下:
     “淄博的街,
     不是为了怀旧,
     而是让人知道,
     老东西,也能活得有声有色。”
     三、夜幕烧烤:一把炭火的城市温度
     傍晚时分,我终于来到人们口中的“灵魂地标”——淄博烧烤一条街。
     炭火明亮,肉串滋滋作响,蘸料小碟排成一列,圆饼热气腾腾。食客围坐,小饼夹肉,蘸上酱汁,一口咬下,是烟火味,更是人情味。

第253章 淄博:火焰与炊烟之间的真性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