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7章 中卫:黄河之畔,沙漠绿洲[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无数商队、旅人的往来。
     我在中卫古城徘徊,抚摸着历经风雨的城砖。墙头的箭垛上长满苔藓,城门楼依稀可见当年的雄姿。导游指着远处的古道说,这里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驿站,商队的驼铃声曾在此回响。
     我在一家老茶馆里,遇到几位热情的老人。他们一边泡茶一边回忆着祖辈的往事:有人当过驼队向导,有人做过边贸小贩,有人曾在烽火台守夜。老人们的故事里,有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也有丝路客商的荣辱悲欢。
     我写下:
     “中卫,是沙漠的驿站,是黄河的守望。
     风雨千年,商队远去,梦想的驼铃还在耳畔回响。”
     四、沙海绿洲:治沙传奇与现代奇迹
     中卫因沙而名、因沙而困,却也因治沙而扬名。几十年来,中卫人用勤劳和智慧与黄沙抗争,把沙漠变成了果园、良田和城市。
     我参观了中卫的防沙治沙示范区。这里,成片的草方格牢牢锁住了流沙,梭梭、沙柳、杨树扎根于黄土。治沙工程师王叔叔带我走进沙地,他指着成排的梭梭林说:“以前这里全是流沙,现在能种地、能种树,甚至能搞生态旅游。”
     王叔叔讲述了治沙人的辛苦:风沙天里,他们顶着烈日播种、浇水,常常一天汗流浃背。但看到荒地变绿洲,大家再苦也值得。如今,沙坡头成了国家级生态景区,不仅吸引游客,也带动了生态农业、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
     我在梭梭林间写下:
     “人定胜天,沙里也能开花。
     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勇气与希望的见证。”
     五、民族风情:回汉交融的烟火
     中卫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回族、汉族、蒙古族在这里世代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汉庙、民居、集市并肩而立,彼此尊重,和谐共生。
     我走进中卫市区最热闹的夜市。夜色降临,灯火通明,各色美食摊点此起彼伏。烤全羊、牛肉面、枸杞糕、葡萄酒、油香……香气扑鼻,食客络绎不绝。
     我与摊主聊天,一位回族大爷热情地请我品尝他们自家做的羊肉串。旁边汉族小伙则推荐自家酿的葡萄酒。人们在美食中交流,在音乐中共舞。小孩子们在广场上放烟花,青年男女在喷泉边追逐。
     我写下:
     “中卫的夜,灯火如歌。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故事,
     却共同谱写出生活的温暖。”
     六、沙漠星空下:新的启程
     夜幕降临,我在沙坡头的沙丘顶端静静坐着。脚下是连绵的金色波浪,头顶是繁星点点的天幕。身旁,有风吹过,有篝火微燃,远远传来牧民的歌声。
     在这辽阔的夜色中,我再次感受到大地的包容与奇迹。人类用双手驯服了黄沙,也在沙漠边缘创造了无数动人故事。
     我在地球地图上落下笔墨:
     “第307章,中卫,记。
     黄河绕沙丘,绿洲映星辰,
     在沙漠与水的交汇处,奏响希望的乐章。”
     下一站,固原。
     我要翻越六盘山,深入西海固的深处,去探寻中华西北边地的另一段文明脉络。
    喜欢。
  

第307章 中卫:黄河之畔,沙漠绿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