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4章 博湖县:草原湖畔,鱼歌梦影[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保护区。
     那里是珍稀水鸟栖息地,苇荡纵横、浅滩交错,是候鸟从西伯利亚南迁途中的重要驿站。望远镜中,我看见成群的斑头雁、赤麻鸭,还有两只优雅的黑翅长腿鹬。
     生态员告诉我,这几年水质持续改善,湖泊面积也有回升趋势,鸟类数量显着增加。“自然会回馈你,只要你给它时间。”
     我默然点头。湖水在阳光中泛着淡淡银光,周围没有喧闹,只有风吹芦苇和鸟鸣。
     忽然,一只鸬鹚从高空俯冲而下,准确无误地叼起一尾银白小鱼,拍水腾空而去。我心头一震,这就是自然最简单而完美的演出,不需要道具,不需掌声。
     我写下:
     “大自然从不虚伪, 它以鸟的自由,答复人类的善意; 以水的涌动,诉说生命的诗。”
     傍晚,我遇见了一位老回族教师,他年轻时曾在博湖县办校三十年,如今退休,专写地方史。
     “你知道吗,湖底其实埋着一个消失的村子。”
     我怔住。他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湖水暴涨,原先居住在湖畔的几个村庄被迫搬迁,其中一个村子当年未能及时转移,留下了被湖水吞没的残垣。
     “我小时候在那里生活过。”他低声说,“如今,每当湖面极低、水退之后,有时还能看见几块青砖浮出水面。”
     我沉默良久。原来在这清澈的水下,藏着逝去的炊烟、童年的呼喊与未完的故事。
     他从怀里摸出一本自制小册子,递给我,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博湖的老地名、迁徙轨迹,还有他画的地图。
     “你要写一本书对吗?”他问,“请帮我们记住它们。”
     那一刻,我几乎哽咽。
     我写下:
     “每一个湖泊底下, 都埋着一个不愿告别的故乡。”
     夜晚的湖边格外安静。我回到码头,在一间渔夫的小屋借宿。屋外风轻拂着芦苇,屋内炉火微弱,空气中仍有鱼汤的咸香。
     我点上一盏小灯,翻出随身带的日记本,想记录下今天的一切。然而笔尖还未动,窗外传来一阵微弱的琴声——是远处有人在弹奏冬不拉,旋律缓慢,似梦非梦。
     我心中泛起莫名的情绪。或许正如老船工所说:湖不会说话,但风听得见。
     我轻轻合上笔记本。
     “博湖,是风的眼、是鱼的梦、是芦苇的信笺。 我来过,记录过,歌唱过。 从此,无论走多远,它都会在我心中荡漾。”
     夜深,我站在湖边小码头,四周静谧无声,只有星辰倒映湖面,如碎银洒水。脚下的木板吱呀作响,我忽然觉得,这是一种告别,也是一种回归。
     我知道,是时候出发了。下一站,是巴音郭楞州的州府——库尔勒,一座名字本身就像诗的城市,也是塔里木河文化的核心之一。
     我将湖水的倒影装进心里,翻开地图,在库尔勒的名字旁写下:
     “我来了。”
    喜欢。
  

第354章 博湖县:草原湖畔,鱼歌梦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