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8章 昌都:三江之地,藏汉交汇[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翻过丁青与孜珠山那一夜,我带着被风吹热的笔记本,继续向东。
     地图上,“昌都”两个字终于清晰而确凿地浮现出来。这是西藏东大门,是藏东与康巴的交汇地,是雅鲁藏布江与怒江的交汇点,是汉藏文化碰撞最为剧烈之地。也是我心中长久期待的一站。
     从丁青至昌都的路不似别处。它穿越群山与峡谷、悬崖与怒涛,车子像一粒尘埃,在山体巨兽的脊背上颠簸前行。
     我沿着金沙江支流一路南下,阳光从云缝中射出,在江面打出道道金光。耳畔是水流翻涌之声,前方是山色重重叠叠,每一公里都像一次生命试炼。
     进入昌都之前,我在卡若遗址短暂停留。
     那是一处距今4000多年的青藏高原古人类聚落遗址。我站在残垣断壁前,摸着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石器,恍惚间仿佛看见了一群穿兽皮的人,在江岸边钻木取火、仰望星空。他们没有文字,却留下文明;没有名字,却构筑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基石。
     我低声念道:
     “这片土地,比想象更古老,也更辽阔。”
     当我驶入昌都城区时,天正将晚,光线如琥珀般温润。整座城市被横穿而过的澜沧江劈为南北两岸,密布的楼宇依山就势而建。
     这里没有拉萨的神圣静穆,也不同于阿里的空寂遥远。昌都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它的温度来自江风中浮动的烟火气,也来自城市深处那一层层隐秘的历史脉络。
     我找了一家靠近卡若镇的旅舍住下,老板姓扎西,是地道的康巴人,热情似火。
     “你来得正是时候,过两天就是昌都香巴拉节。”
     我一愣:“香巴拉?传说中的极乐世界?”
     他笑了:“我们相信昌都本就是香巴拉的一部分,节日那天,全城都会跳锅庄,连江水都会唱歌。”
     我当即决定留下来。
     夜晚,我独自漫步江畔。桥上灯火斑斓,江面粼粼波光,一盏盏藏式灯笼摇曳在风中,仿佛星辰落入人间。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并非闯入,而是被昌都悄然接纳。
     第二日,我站在昌都老桥之上。
     这座桥横跨澜沧江,是昌都最早的人工木桥之一。桥面略显破旧,但桥下江水湍急,仿佛历史在桥脚奔流不息。
     我站在桥心,看见北岸的藏式民居与南岸的新式楼宇交错呼应,街头有人转经,也有人骑摩托匆匆。西藏与内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并肩而行。
     忽然,一个孩子从我身边跑过,手里抓着一个转经筒,一边转,一边笑着回头喊:“阿爸,看我转得快不快!”
     我怔了一下,心底泛起一丝微澜。那是一种关于“生长”的力量。
     昌都不是静止的圣地,它是奔流的、跃动的、杂糅的,它正以自己的方式长大。
     节日终于来了。
     我随着人潮涌入广场中央。藏袍翻飞,歌声飘扬,手持酥油灯的人围成圆圈,锅庄的鼓点一响,整个昌都仿佛苏醒。
     我也被拉入人群之中,与

第408章 昌都:三江之地,藏汉交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