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5章 巴特那:恒河之畔,因果回响[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踏入巴特那的那天,天色低沉,恒河水在城市东缘缓缓流动,仿佛这座城市的呼吸,就系于这条古老的水脉上。
     这是我旅程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印度腹地。离开伊塔哈里后,我坐上了一辆印度边境大巴,翻过尼印交界的浅丘,沿着公路向西南推进。一路上的混乱、尘土与嘈杂,仿佛是对我在山中平静时光的一种猛烈反弹。
     然而,当我真正踏进这座城市——巴特那,一个千年古都,我突然感到一种被厚重历史击中的沉默。
     我在恒河岸边的达什瓦梅德河坛坐下时,已经是黄昏。
     人潮涌动的阶梯上,燃着数不清的酥油灯。僧人、苦行者、商贩、旅人、乞者混在一起,仿佛这座城市就没有明确的边界,也没有所谓的阶层划分。
     恒河水缓缓流动,如一段低语的长歌。
     我脱鞋,蹲在阶梯边,双手捧起一捧河水。那水有些腥,有些黏,却也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圣洁感。
     一个小男孩跑来,把一盏莲花灯递给我,他笑着说:“放到水里,许个愿。”
     我问他:“你每天都来?”
     他点头:“恒河会记得我每天的愿望。”
     我轻轻将莲花灯放入河中,看着它顺流而下。那一瞬间,我似乎理解了为何人们将恒河称作“母亲”。
     她不挑剔、不驱逐,所有人的渴望、悲伤、罪孽与欢笑,都能在她的水中找到归宿。
     我看着那盏莲灯一点点远去,心底忽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温热。我想起自己曾在多少座城市奔波,企图用理性归纳世界,而此刻,在这片混乱与神圣交织的土地上,我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无需解释的信仰温度。
     次日清晨,我沿着城市西缘步行,来到一处几乎被城市噪音掩盖的遗址。
     这里曾是帕特利普特拉,孔雀王朝的首都,佛教与印度教交汇的圣地,古印度文明的心脏地带。
     如今只剩下一些基石、残垣与苍老的柱子。可我站在这些碎石之间,却能想象当年阿育王在此建庙议政、遣使四方的恢宏场景。
     阳光透过断墙的缝隙洒落下来,那些石头上斑驳的刻痕仿佛还残留着千年前的辩论回声。
     一位老学者模样的男子坐在碑刻前,正在用梵文默诵经文。我过去向他请教,他却反问我:“你从哪来?”
     “中国。”
     他点点头:“你们那里也信佛,对吗?”
     “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但我们尊重每一个信仰。”
     他微笑:“巴特那,就是因果汇聚之地。佛在此讲法,帝王在此执政,普通人在此出生、活着又死去。这条恒河流过的,是人类所有的因果。”
     我默然记下这句话。它像一道微光,从历史深处穿透我正在谱写的旋律。
     午后,我穿过市中心的主干道。
     一边是玻璃幕墙下的商业大厦,一边却是铁皮房顶下的棚户区。红绿灯失灵,摩托与三轮车抢道如常,牛群像惯犯一样穿行街头。
     我在一家茶摊坐下,点了一杯奶茶。茶摊老板手法娴熟,在嘈杂中依然能稳稳倒出带泡的奶沫。
     旁边一位穿着白衬衫的青年坐下,他叫维克拉姆,是附近银行的小职员。
   

第425章 巴特那:恒河之畔,因果回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