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4章 阿富汗,拉什卡尔加:赫尔曼德,老城废墙[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离开扎兰季那天,天还未亮。我站在一辆陈旧皮卡车的车斗里,裹着灰褐色的披巾,和几位同行者一同望向东方初起的光。那光仿佛穿透了尘沙、山脊与命运的折角,为拉什卡尔加——赫尔曼德省的首府,描出一道遥远又炽热的剪影。
     车行数百公里,一路颠簸,越过荒漠与废丘。终于,在一条蜿蜒的河水出现之后,我们抵达了这座沙漠中央的城市。
     我在《》的页边写下:“第474章,拉什卡尔加。”
     拉什卡尔加,是一座藏在赫尔曼德河流域中的城市,它的生命也与这条河水紧紧相连。
     站在桥头,我第一次望见赫尔曼德河。水并不湍急,反而缓慢得像是沉睡中的古老兽脉,沿着沙土蜿蜒流淌。河岸边,是一些临时搭建的房舍,用黄土与木板堆成,孩子们在泥水里奔跑,裤脚沾满泥巴却笑声朗朗。
     一位青年在河边放牧,他穿着褪色的披袍,脸上刻着风吹日晒的痕迹。他看我拿着笔记本走近,便问:“你是从哪儿来的?”
     “中国。”
     他咧嘴一笑:“很远。我们这里的人,很少见到来自那么远的行者。”
     我点头,“但我希望能把这条河的声音写进去。”
     他蹲下,捧起一捧水,然后缓缓倒回去:“那你得记得,它有时流动,也有时隐忍。”
     我沉默良久,在《》上写道:“赫尔曼德河,不是一条供人讴歌的风景河,而是一位沉默的母亲,紧抱着自己的子民,悄然度日。”
     拉什卡尔加的新城区虽有几栋现代建筑,但真正动人之处,在于那片老城遗址。这里早年曾是商旅必经之地,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零星有人居住。
     我在午后的阳光中走入老城。黄泥墙残破却仍挺立,墙缝中生出杂草,一只灰白猫在屋檐上踱步,像在巡视自己的领域。
     一间几乎要坍塌的小屋门前,一位老人正坐在门槛上编草篮。他皮肤褶皱得如同树皮,眼神却清澈明亮。
     我坐在他旁边,听他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那时这里是热闹的市集,卖地毯的、卖盐的、还有说书人。到了夜里,大家会围坐着听远道来的旅人讲故事。”
     “那你还记得一个讲得最动人的故事吗?”我问。
     他想了想,缓缓道:“有个男人,从山那边来,说他要走遍所有听得见风声的地方。”
     我愣住。他说的,不就是我吗?
     我在《》上写下:“拉什卡尔加的老城,是记忆深处的共鸣点。它不大,却足够装下一段人类关于命运、行走与归属的传说。”
     次日清晨,我在拉什卡尔加的中央巴扎中漫步。与扎兰季的市场不同,这里更显得粗粝与直接。卖菜的、卖油的、卖麻袋的摊位挤成一团,空气里混着香料与煤油的味道。
     我走进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柜台后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他看我外来打扮,便主动招呼我进去。他说,他年轻时做过向导,曾陪一位

第474章 阿富汗,拉什卡尔加:赫尔曼德,老城废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