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96章 两宗之争[2/2页]

我的餐馆通古代 悲剧的小鹌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本来按照血脉和气节上来看,朱元璋理应是选择南孔族人为衍圣公才是。
     可最终朱元璋还是选择了北孔,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北孔,更多是因为看中北孔在北方文坛中的影响力。
     当时北方前后被辽金蒙三国异族统治数百年,许多百姓已经忘记了曾经的汉文化。
     而且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上北方都要远逊于南方。
     为了消弭这种差距,也为了让南北方文人的隔阂淡化。
     朱元璋不得不选择在北方拥有更深影响力的北孔为主支。
     而南孔一直到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才再次受到皇帝的重用。
     这期间孔家人自视甚高,仗着皇家恩宠没少干出欺压良善的举动。
     尤其成化帝朱见深时期,时任衍圣公孔弘绪无故杖杀数人性命,被其侮辱的妇人更是多达数十人。
     按说这种大罪,砍头十次都不算多。
     可因为其衍圣公的封号,朱见深也拿他十分棘手。
     最后也不过是将他封号剥夺,贬为平民而已。
     明末文学家张岱曾在其所着的《陶庵梦忆》中记载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孔家人向外放话,天下只有三家人,一为孔,二为张,三为朱。
     朱自然就是皇帝朱家,另一个张则是江西龙虎山张道陵的张。
     敢将自己和皇帝家族并列,足见孔家当时有多么自傲。
     等到明清易代,时任衍圣公孔胤植在清军入关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上表请降。
     并且他主动带头剃发易服、光速滑跪。
     投降速度之快连吴三桂见了都得甘拜下风。
     由于衍圣公的名头在,清廷自然也接受了他的请降。
     纵观大清一朝,衍圣公一脉没少受了重用。
     乃至于清末时登记在册的孔氏族裔人数都要快超过京城的八旗贵胄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民国之后,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不敢细说,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直到最后一任衍圣公跟常凯申去了台岛,衍圣公的封号也就此断了传承。
     孔子听完之后只觉眼前一黑:“竖子误吾啊!”
     其实这事能怪孔子吗?任小天倒觉得也不见得。
     后来孔子已经辞去官职,专心在家传道授业了。
     他怎么能料到后世居然能把他捧到这个位置上呢?
     任小天觉得鲁迅先生文章中写的很是一针见血。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孔子在当权者手中更多的是一个符号的代表罢了。
     掌控了孔家就如同是掌控了天下的思想。
     至于孔子的本意如何,他们才不会过多的考虑。
     赵祯听罢摇头叹气道:“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此言甚是有理啊。”
     任小天一边搀扶着孔子坐下一边说道:“我之前就说了。
     孔子是孔子,儒家是儒家。
     这句话放在孔家人身上同样适用。
     他们既代表不了孔子,也代表不了天下人。”
     孔子这次遭受的打击十分之大。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肉眼可见的萎靡了起来。
     孔子本身就是一个严于律己之人。
     如今听到后裔们的所作所为,又岂能不窝心。
    喜欢。
  

第1296章 两宗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