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视他如楷模的清流同僚、门生故旧,那些掌控着笔杆子和舆论的读书人,会如何看他?谩骂?唾弃?他李纲的名字,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且是那种用最坚固的钉子钉上去,千秋万代都休想再拔下来的耻辱柱!
“老相国……”丁志文的声音将李纲从痛苦的思绪中拉回,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您……可曾真正想过这么做的后果?这骂名,怕是滔天之巨,足以……淹没一切啊!” 丁志文并非危言耸听,他深知此举对李纲个人名誉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纲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但眼神却在这一刻变得异常坚定,甚至带着一种殉道般的决绝。他挺直了那早已不堪重负的脊梁,对着丁志文,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丁大人!请务必转告靖亲王殿下!”
他的声音不高,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蕴含着一种悲壮的重量:
“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这亿万黎民免遭涂炭……我李纲,个人清誉何足道哉?千秋骂名,李某……甘愿背负!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丁志文,也是对着那不可知的命运,深深一揖:
“万望王爷……能念在天下苍生份上,出手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此恩此德,李纲……铭感五内,虽九死而不能报!”
看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鞠躬尽瘁的老者,听着这字字泣血、以自身名节和身后名为祭品的恳求,饶是丁志文见惯了风浪,心中也涌起巨大的波澜。他连忙上前扶住李纲,郑重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相国言重了!您之心意,字字千钧,在下……必当一字不漏,以最快的速度飞鸽传书,禀报王爷!”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真诚的歉意和无奈:
“只是……此事牵涉太大,关乎天下格局。王爷如何定夺,在下实不敢妄加揣测,亦无法立时给您答复。其中难处,万望老相国……体谅则个!” 丁志文说的是实情,如此重大的决策,必须由杨靖亲自权衡。
“已然……感激不尽!”李纲的声音带着一丝解脱般的沙哑,更多的是一种心力耗尽的疲惫。他再次拱手,动作迟缓却坚定:“李某……静候佳音。告辞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丁志文亲自搀扶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丞相,一步一步,缓缓走向大门。夜风吹拂着李纲花白的鬓发和洗得发白的官袍,那背影在清冷的月光下,显得如此孤独、佝偻,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
小心翼翼地扶着李纲上了那顶寒酸的小轿,目送着轿夫抬起轿子,吱呀吱呀地消失在汴梁深沉的夜色里。丁志文久久伫立在门前,夜风带着寒意,他心中却翻腾着复杂的情绪。
良久,他发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饱含着敬意与深切的惋惜:
“可怜啊……真真是……可怜可敬,又可叹!”
随即,他猛地转身,眼神变得锐利而急迫,对早已侍立一旁的亲信沉声喝道:
“备鸽房!马上!用最快的信鸽,将此间详情,一字不落,飞报王爷!”
喜欢。
第133章 可怜可敬可悲可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