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瞿塘关,自己亲自驻扎在白帝城要塞之内,城内囤积了五个月的粮食,并以沙石封闭其余城门,只留一门。
     将自己的侄子秦翼明布置在毛儿坪前沿阵地,阻击献营前锋部队,其孙子马万年,坐镇夔州城,发动全城百姓为前线运送物资。
     另一个侄子秦拱明则是统帅水军,在瞿塘关之后,负责江面的防御。
     因为时间晚了一个月,此刻明军在夔门的部署,比原本历史上更加充分,秦良玉说动长江沿途守将前来支援。
     培洲守将曾英带了一万士兵驰援夔门,驻扎在北方草堂河畔,防止献军渡河绕道,忠州、梁山等长江沿线城池,也纷纷派遣义军前来。
     此刻防御夔门的兵力已经接近六万人,比原本历史上多了几乎一倍之多,虽然没有达到十三道关隘的满额,但也重启了一半之多。
     次日的晨曦之时,毛儿坪前沿阵地,两岸峻岭之上均筑有炮台等重重防御工事,此地为原本十三道关隘中的第五道天险。
     江面亦早已布下层层铁链拦截,秦翼明伫立在城墙之上,远眺东方江面,这里已部署一万余名士兵,誓要给来犯之敌献营一个下马威。
     不到半个时辰,东方山头突燃数道烽火,守在毛儿坪的明军心知献营大军压境,纷纷不由自主地紧握手中武器。
     毛儿坪河宽约五百米,河中恰有一个急流水坡,逆流而上的船只若无纤夫助力,极难翻过这道天险。
     河道两侧的峭壁之上,筑有众多炮台和栈道,明军在河岸两侧又挖掘壕沟、将江水引上了,制造一大片人工沼泽。
     又在后面,设置拒马等防御工事,以抵御沿岸而来的敌军,同时在南北两岸的山峦之上派兵驻守,严阵以待。
     不多时,河的南北两岸突然出现大批衣衫褴褛、扛着沙袋的百姓,粗略望去,两岸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少说也有上万人。
     这就是献营惯用的进攻战术:抓捕百姓驱使其充当前锋,借此消磨明军的体力和意志,待时机成熟,本部人马再杀出重围,一举破敌。
     秦翼明面色平静,见人群已逼至壕沟之前,果断下令:“杀!”
     明军高台之上,令旗舞动,两岸阵中响起隆隆炮声,峭壁炮台上的弗朗机炮喷射着火舌,几十枚铁弹朝着密集的人群飞去。
     两岸的人群之中,瞬间就被铁弹砸出了几道血印,但依旧阻挡不了人群前进的步伐,后方的献营士兵手持刀枪,威胁着驱赶众人。
     战前,这些百姓就被告知,只要填平壕沟,就能获得一条生路,若有人胆敢后退,便是死路一条,立即斩杀。
     为了这一线生机,人们别无选择,只能扛着沙袋拼命向前冲,哪怕身边的人被铁弹砸成了碎块,也只能咬着牙上。
     在明军炮火的压制下,人群不顾伤亡,最终还是冲到了沼泽区域,这是明军在江中挖出的淤泥,又湿又粘。
     一脚下去,得废些力气,才能将脚给拔出来,极大的延缓了人群前进的速度,沼泽区域之后,是两道三米多宽壕沟,已经引满了江水。
    喜欢。
  

第212章 献营进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