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正式继皇帝位,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并开始任命内阁。
马士英作为首要功臣,被加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衔,同时还是江北总督,节制江北兵马,入内阁,为首辅。
阮大铖被重新启用,加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入内阁,钱谦益加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太傅,入阁办事。
赵之龙由忻城伯升为忻城候加太子太保,同时出任京营总督,统领京营,刘泽清封为东平候,仍坐镇淮安,提防山东。
刘良佐为广昌候,仍然镇守凤阳,还未赶到的高杰,被封为兴平候,坐镇徐州,同刘泽清一起防备山东。
黄得功赐玉带蟒袍,仍然镇守庐州,远在武昌的左良玉,也被晋升为宁南候,赐玉带蟒袍,镇守武昌。
朱慈烺仍是大明皇太子,天下兵马大元帅,经略山东,弘光帝朱由崧称只是应群臣和宗室勋贵要求,代掌皇帝位,将来必定传于太子。
同时废除了朱聿键的监国之位和一系列执政改革的政策,各州府人事保持不变,宗理院保持编制,由崇王朱常润担任宗理令。
朱聿键执政时,原本的总理令是老周王朱恭枵,老周王无论是威望还是贤明,都是所有亲王中最高的。
但听闻群臣要逼走朱聿键,并拥立朱由崧之后,老周王因年老体迈,竟气的昏厥了过去,而宗室之内除了老周王,其余人都对太子有意见。
于是新推上来的宗理令,第一时间传信支持福王,并代表宗室劝进朱由崧,因为宗理院保持了地位,有了发言权。
两天后,朱聿键等人收到南京的消息,这时候他们正准备离开镇江,准备在长江水师的护卫下,由海路南下福州,这是根据何新的提议来实施的计划。
本来众人欲前往山东,与太子汇合,何新却说太子多次提及福州的重要性,福建山高水深,关隘重重,不如将其经略为后方。
太子曾多次提及要稳住福建总兵郑芝龙,于是何新在南京时,就刻意调查了一番,南京也有许多福建的商人和官员。
一查才知道,郑家不仅拥有强大的舰队,还有海贸带来的富可敌国的财富,令何新非常震惊,联想到太子带走郑芝龙的独子郑森。
何新便猜到了太子的用意,于是和朱聿键说明情况,劝他前往福州,制衡郑芝龙,也可为太子留下一个退路。
朱聿键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何新的建议,而恰逢这时,镇江总兵官是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因此众人来到了镇江。
何新向郑鸿逵说明了情况,并画了不少大饼,称很看重郑家,暗示郑家很有可能是大明第二个徐家,加上郑森确实被太子召到身边去了。
在郑鸿逵看来,南京的朱由崧和群臣就是一帮跳梁小丑,太子在山东拥兵近十万,且在对抗清军中可以取胜。
靠江北几路总兵撑场子的弘光
第218章 弘光登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