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玉,字元子,广州府东莞县人,崇祯十六年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今年三月李自成入京城时,因为人微言轻被忽略。
原本历史张家玉趁着李自成兵败,逃回了东莞,弘光朝建立之后,以变节通敌罪被押赴南京,在友人的游走之下,才得以获释。
后南京沦陷,朱聿键称帝,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兼兵科给事中,见郑军强势,难成大器,张家玉便想招募一支属于朝廷掌握的军队,便自请募兵于惠、潮,建立武兴营。
可正当其兴致勃勃的练兵整军之时,福州沦陷,隆武帝遇难的消息传来,张家玉只得解散新军,回老家继续募兵抗清。
清军攻陷莞城之时,张家玉突出重围,其祖母、母亲、叔父、妻子与妹妹均殉国,然后死守增城,与李成栋大战十日,最终跳塘殉国。
这个时空之中,朱慈烺回京之后,张家玉便跟随一众京官一起来了济宁,协助处理地方事务和文书工作。
成立讲武堂之时,招募讲武堂教员的过程中,朱慈烺注意到了张家玉,不仅是进士出身,其还武艺高强,精通剑法,头脑和思维也比较灵活。
朱慈烺上网一查才了解到张家玉的信息,原是历史上的“岭南三公”之一呀,在讲武堂授课之时,张家玉主要负责高阶军官进修班。
其讲述战例等事迹时,思维清晰,还能举一反三,得到了高阶军官的认可,吴三桂和高第都想将其收入麾下做参谋。
这样的人才朱慈烺也不想放过,自己身边还差一个参谋部呢,于是讲武堂训练结束之后,便立即成立元帅府参谋部,由张家玉带领几个思维开阔且知兵的文官组成。
军情司则是为减轻锦衣卫的压力,弥补前线和敌后军事的空白,在李若琏的请求下成立,集合了锦衣卫和东厂精锐,专门负责军情搜集,直属大元帅府。
为了监视清军动向,军情司往河南等地派遣了大量的人员,随时监察清军的动西,好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
经军机处商议之后,制定出两个方案,一个是趁着清军围攻西安,从潼关进入陕西,抄了多铎的后路,这要取决于李自成能撑多久。
若是李自成撑不住,明军主力同清军在中原发生大战,京城的清军会即刻出兵德州,明军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窘迫。
另一个方案则是,先在山东按兵不动,等清军拿下西安之后,观察清军动向,若是清军直接下江南,便抄其后路。
若是进攻山东就可以利用防御工事,一举击溃清军这一路主力,歼灭多铎部,然后挥师南下,进军江南。
十二月初,河南方面传来紧急军情,西安失守,李自成已经率残部逃离,清军已经占据西安,彻底控制陕西。
于是第二方案直接启动,中央军团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击或者迎敌,各种物资也紧急调动起来,整个山东陷入了战争动员之中。
喜欢。
第253章 欣欣向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