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战师移防登州。
若是朱慈烺带领主力撤走之后,京城的清军大举来犯,便令第二师乘坐登莱水师舰船,直接渡海袭击山海关或者金州、复州一带,牵制清军。
十二月初十,朱慈烺亲率三军将士,于济宁庄严宣读《征南檄文》,正式誓师南征,征讨弘光伪朝廷。
在此次出征中,朱慈烺统率两个军团,深入河南,紧随清军之后,随时准备给予其致命一击,形成包围之势。
而由刘肇基率领的直属六十七师,则沿运河迅速南下,目标便是扬州,以策应主力部队。
与此同时,内阁驻守济宁,负责稳定地方秩序及协调大军后勤,方岳贡担纲留守要职,高第则率六师前往德州布防。
由于历史的微妙变化,高杰部仍驻守徐州,其目的在于警惕山东的清军动向,当黄得功撤离庐州奔赴山东时,南堂曾命高杰进行拦截。
高杰为保存实力,不愿与黄得功部正面冲突,仅象征性地派遣部分兵马进行阻击,在砀山一带短暂交火后,便迅速撤回徐州。
多铎大军一出潼关,驻守徐州的高杰便获得消息,在上报南堂后,未等调令便率军朝南撤离,而南堂的调令亦要求其撤至泗州防守。
此时,原本在历史上诱杀高杰的汉奸许定国,已提前率数万士兵于睢州降清,为清军再添数万兵力。
南堂得悉清军南下,大为震惊,为何使团尚未回复,清军已兵临城下?急忙调令高杰回防泗州。
与此同时,刘泽清部被调往扬州驻防,刘良佐部则调往庐州,以拱卫南京,朱由崧在经历数月安逸生活后,此刻亦惊慌失措,多次召开御前会议,紧急商讨应对之策。
在武昌拥兵几十万的左良玉,因与马士英素有宿怨,借口收到太子密令,宣誓与弘光朝廷势不两立,率领二十万大军东下讨伐。
此一变故较之历史提前近一年,原本历史上,左良玉大军抵达九江后,其病逝于九江城,其子左梦庚继续东进。
最终被黄得功击败,落荒而逃后降清,为清军增加十几万兵力,清军攻占南京后,兵力不降反升。
随着刘泽清、刘良佐等部相继投降,清军人数膨胀至四十几万,汉军反成为吞噬大明、镇压各地起义百姓的主力。
此时南京城已然成为了几方势力争夺的核心之地,天下之势,就看谁能取得这繁花似锦的江南之地了。
在各方势力都向南京进军之时,远在京城的北使团,待遇还不如原本历史上,原本在左懋第等人的坚持下,使团还入住了鸿胪寺。
而现在,就连四夷馆都没有安排,一入京城,清廷收取礼物之后,便将整个使团通通被投入了大牢之中。
陈洪范却被偷偷放了出来,见到他的亲家明降将唐虞,原来是陈洪范为求自保,声称知道山东的重大情报,要提供给清廷。
喜欢。
第254章 军团南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