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6章 阁楼完工[2/2页]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钓雪寒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不能调用朝廷的赋税粮草,我花钱买。”
     宋天赐面露意外,也认真点了点头。
     看来,赵叔是铁了心,要把竹溪清理出来,成为一条能走大货船的航道。
     御赐牌匾请上阁楼,绿竹村内部热闹了一番,各家各户都拿出了粮食、肉菜,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
     农户人家庆祝,就是吃吃喝喝,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庆祝方式。
     庆祝之后,热火朝天的秋收开始了。
     八月初三这一日,赵清虎家发月钱,同时,绿竹村秋收也开镰了。
     想着能有二茬稻,今年所有人家,都选择收割一半。
     留下稻杆在水田内继续生长,期待着有二茬稻生长出来。
     今年的收成不错,整体亩产在七百五十斤上下,一些上等水田,亩产直接突破了八百斤,跟赵清虎家去年山坳内亩产差不多。
     今年赵清虎家的水田亩产,也就是这个水准。
     堆肥的肥土,终究不是化肥,无法大幅度提升水稻亩产,能做到亩产八百斤已经是极限。
     结果差强人意,赵清虎勉强满意。
     可对于绿竹村的农户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讯。
     绝对是大丰收,不仅是农户,关注北方秋收的朝廷,也是喜报一封接着一封。
     四处都是报喜的,但是,也有上报灾情的。
     沿河县这里没有受灾,可北方还是有几个府出了问题。
     或是蝗灾,或是旱灾,大渊朝疆域太大,每年有些灾害是正常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今年秋粮丰收,农税收入增长,朝廷调度得当,一些小型灾害,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
     虽说家里面劳动力足够,可赵清虎还是下田了。
     挥洒汗水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半个月时间,绿竹村完成了秋收,二郎拿着算盘,开始清算自家今年的水稻收成。
     二郎带着长工,自家耕种的水田有不少,山坳之中,包括梯田在内,一共是五十三亩,其中八亩是糯稻,其余的都是正常水稻。
     此外,还有另外二十六亩水田。
     光是这些水田内,最后就收了五万六千多斤水稻,糯稻也有五千斤。
     大渊朝,一石是一百斤。
     自家收的这些粮食,加起来,也就是六百一十石。
     对比宋天赐一开口,就是十万石粮食,真是小巫见大巫。
     古人诚不欺我,封建社会中,皇家、朝廷,才是最大的地主。
     沿河县是大县,每年的农税收上来的粮食,有十几万石。
     连续几年时间,都是风调雨顺,没什么灾害,绝对是运气好的。
     当然,赵清虎他们家,这一次秋收,绝对不仅仅只收这么些粮食,大头还是佃租。
     他们家在绿竹村佃种出去的水田有八十五亩,其中有三十亩是上等水田,收获绝对可以期待。
     二郎花了三天时间,带着长工,把佃租全都收了上来。一车车粮食拉进新建的库房,看得人心生欢喜。
     家中有余粮,心中不慌啊。
     绿竹村一共收了两万九千斤,而李家村是大头,收了十七万斤稻谷。
     整个秋收,赵清虎家光是稻谷,就收获了将近二十六万斤。
     粮价自从上涨后,就没怎么回落。
     今年粮店给出的稻谷价格,是五文钱一斤。也就是说,这一次他们家水田内稻谷的收入,大概是一千三百两白银。
     赵清虎没有出售稻谷的想法,他们家人多,先吃着吧,等明年新稻上来,吃不完的陈稻全都酿成酒便是。
    喜欢。
  

第226章 阁楼完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