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英、陆帧两人都瞪大了眼珠子。
这就言重了,亡国之兆啊!
又不是文恬武嬉,何来亡国之兆,难道就因为文官打压武将?
自古以来,文武不合,乃是常态。
而文臣压制武将,也是文官的本能。
朝廷权力终究是有限的,武将拿得多,他们文官自然就少了。
争权夺利,这可是生死之事啊。
“实际上,文臣何须打压武将?大渊皇朝的制度,文臣天生就要盖过武将!”
“爵爷此话何来,目前朝堂之上,依旧是文武平衡。”
“文武平衡?怕是早就不是了吧,大渊皇朝立国五十多年,开国勋贵还活着的凤毛麟角,多是武二代、武三代,他们即便身在武将之家,自小培养,又有几人有祖上之勇?便是陛下要灭国安南,派出去的也是自己的儿子,武将勋贵之中,老的老,小的小,难有独当一面之将帅!”
“而你们文臣不一样,自太祖开国,重开科举之后,三年一届,进士上百人,源源不绝,这些都是你们文官的新鲜补充,武将呢?没有大战,如何崛起?”
陆帧有点懵,似乎还真的是这样。
勋贵世家,即便是以武传家,可历朝历代,能保持武勇的勋贵世家,根本就没有。
金银财富,地位富足,就是英雄冢,消磨一代一代武将的锐利。
他们文臣则不一样,无需战争,只需要科举,就能一批一批冒出来。
皇朝初定,天下初定,开国从龙之功的武将,成了勋贵。
而天下安宁后,没有战事,武将这个群体就要堕落,被文臣踩下去。
可文臣呢,拿到了朝廷权力,把这个天下治理好了吗?
若是治理好了,何来的皇朝更迭?
文臣把国家治理乱了,最终又是时势造英雄,让武人们崛起了,用手中刀,来平了乱世。
“如此,岂不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文武之争,永远没有一个胜负?”
胡志英也想到了这个。
自从《大渊日报》上有了皇朝周期律这个概念,这些家伙的思想方式也得到了启发,很容易就想象一个轮回。
“看来,朝廷治国,不应该只有科举选文臣,也应该有武举选出武举子,充实军中,让民间尚武之风不坠。”陆帧道。
赵清虎看了这家伙一眼,是个治世之臣啊!
自己才说了文武之争的事情,他立马就有了一个解决办法。
朝廷除了科举外,弄一个武举,让武人不至于断了根,的确是一个解决办法。
民间尚武之风兴起,的确能保持武脉不断。
三人议论一阵,眼看着日薄西山,便各自散去。
文武是大事,若是他们三个喝杯茶,议论一番就能得到解决办法,那就不是千年难题。
赵府之前,赵清虎才下了马车,就看到了站在府邸大门口的赵清牛。
“今日才提到你们,没想到,老四你就来了!”
“大哥!”
赵清牛见是赵清虎从马车下来,也是大喜,连忙迎了上来。
“怎么不在家待着,眼巴巴来门口等着。”
“长时间不见,想着早点见到大哥。”
“今日开心,让谢娘子弄些好酒菜,你我兄弟喝一杯。”
“都听大哥的。”
入了府,李举人还有书礼也早就在等着了。
“大伯!”
“爵爷!”
“好,路上累了吧,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吗,可还有不足之处?有问题直接找大郎,就当是回到家了。”
“伯父,一切都好,没什么不足之处。”
难得有家里人来,赵清虎吩咐谢娘子,弄了不少酒菜。
都是家里面珍贵食材,其中不少山珍野味,鲍参翅肚也有,甚至还有厨房准备了数日的佛跳墙。
“算你们运气好,这佛跳墙厨房准备了三天,快来尝尝。”
兄弟两个也有一年多没见,赵清虎跟赵清牛,喝得有点多。
“家里如何了?”
“大哥放心,都很好,三哥家也好!”
“老宅如何了?”
算起来,好久没想起老赵家的老两口了。
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在家里面安分与否?
“大哥你放心,有书礼在,老爹跟老娘也都不闹了!书礼是个有本事的,虽然在府城读书,自己也赚了一些银钱,送了回来,他们日子好过了不少。”
“也是书礼的一片孝心,只要不闹幺蛾子就好,老二呢?”
“瘸着腿,成了村里面的老混子,偷鸡摸狗虽然不至于,可也招猫斗狗,让人生厌!若不是有书礼在,村长跟大伯,早就把他赶出去了。”
“不说他了,孩子们可还好?”
“都好,三哥添了一个小子,我家也生了个带把的,咱们家人丁兴旺。”
这是好事啊,之前家里面来信也说了,赵清虎还送了礼回去。
热闹了一晚,第二日,家里面就清净了。
五郎需要读书,威宁侯府的私塾也没解散,所以他还是雷打不动,每日去一趟威宁侯府,上午学习半日,下午回家自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书礼跟李举人,则是双双在家自习。
五郎带回来的手札,还有一些大儒注解的历代科举文章,也分享给他们,是书礼两人学习的主要内容。
家里有了三个科举的举子,就像是三个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
就是谢娘子在厨房剁肉馅都不敢太大声。
赵清虎这个家主,也是轻声细语,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只全力满足三位考生的需求。
而京城内,不少人家都是如此。
科举啊,这可是大渊皇朝读书人的头等大事。
家里面有读书人的,亦是如此!
这一次科举的重点,是策论跟算术。
策论,追根究底,就是对朝廷政策的理解跟点评,甚至你能掺和一些自己的想法在其中,也能寻求抨击的暴力美学。
算术,那就是纯粹的,能力问题。
随着朝廷业务开展越来越多,懂得算术,能理账算账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没办法,宏丰帝才在今年加开一届恩科,就是想要为朝廷网罗一群专业人才。
随着十月份到来,大渊皇朝的中枢核心,也就是朝廷重臣,几乎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科举上。
倒是赵清虎,在吩咐顾凌轩,教导家中三个举子更多的数学知识后,自己则是开始多次往返庄子。
家里需要安静,让三个举子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却不需要赵清虎出工出力。
所以,他还是避开一些为好。
庄子上的农学博士们,也有了一些新的研究跟发现,刚好让赵清虎下乡躲个清闲。
秋日鱼肥,赵清虎在庄子上也不干活,就是天天钓鱼。
“爹,渔业公司遇到麻烦了。”
庄子上,赵清虎正闭目养神,晒着太阳,悠闲享受呢。
大丫快步跑了过来,看得出来,很着急。
“乖女啊,别急,天塌下来还有爹呢。”
见自家闺女一脸焦急的模样,赵清虎看了心疼。
早知道,就不让自家闺女去管理渔业公司了,费时费力还赚不到什么钱。
如今看来,更耗费心神啊。
他家的闺女,好端端一个闺阁淑女,啥时候经历过这些啊。
“爹,渔业公司在江南的工厂被攻击了,说是海上来的倭寇。”大丫很着急。
渔业公司被攻击了,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死了人。
下面报上来的,已经有六个渔场被攻击了。
外出捕鱼的渔船,甚至是海岸上的渔业工厂。
光是渔业公司的工人,死伤就超过了两百人。
赵清虎皱眉,倭寇?
就小鬼子?
华夏历史上,倭寇虽然猖獗。
可历史上明朝虽然有倭寇之患,可寻根究底,还是明朝推行禁海政策,动了沿海士大夫、地主阶层利益。
海上的倭寇,可不全都是小鬼子,大部分都是沿海地主武装假扮的。
区区一个渔业公司,动了谁的利益?
“朝廷收到战报了吗?”
“早上战报到了朝廷,中午渔业公司的报告也上来了。”
朝廷是六百里快马传递的情报,渔业公司的慢一点,是用信鸽传递的。
“辽东没乱,沿海先乱了?”
赵清虎皱了皱眉,按照计划,辽东舰队不是出海堵人去了吗?
难道就光顾着堵人搜刮钱财,没把倭寇灭了?
“回京!”
对比赵清虎的勉强镇定,宏丰帝在暖身殿内直接震怒。
龙颜大怒啊!几个朝臣,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谁能想到,区区倭国,竟然敢来大渊皇朝海岸线上捣乱!
“除了渤海舰队,沿海还有何处可调兵?”
深呼吸了一阵,宏丰帝才让自己冷静下来。
草原上的蛮族南下牧马也就罢了,大家毕竟打了几千年。
中原皇朝,谁不要面对来自草原的威胁?
区区倭国,弹丸之地,蕞尔小国,竟然也敢来挑衅大渊皇朝?
“陛下,沿海卫所有兵。”兵部尚书道。
“下旨倭国申斥,除此之外,派遣渤海舰队扫除倭寇,沿海各卫所也要动起来,内库拿出一百万两,国库再出一百万两,作为绞杀倭寇的奖励,朝廷只要人头。”
宏丰帝是真的怒了,自己正在开疆拓土,大发神威呢。
区区倭寇,竟然敢跳出来恶心人。
你是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你是专门恶心人啊。
既然如此,那就灭了你们。
朝廷有的是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所以,赵清虎回京后,第一个接到的消息,便是宏丰帝下圣旨申斥倭国。
不仅如此,
第370章 文武之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