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亩土地,日子过得好。”
沈父揉了揉眉心,掏出烟袋吧唧吧唧抽了起来。
“今日孙媒婆也说了,她本家的孙员外,就是十里铺的,也愿意把二女儿嫁过来,就是那姑娘今年才十七岁,若是能定下,只能先定亲。”
沈母吓了一跳,立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十里铺的孙员外家,他家可是地主啊,有几百亩土地,听说还有工坊。”
沈父点了点头,他是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自己三儿,有啥特殊的,竟然让这些地主老财家的闺阁小姐都能瞧得上。
“孩子他爹,怎么回事啊?”
沈父摇了摇头,“等三儿回来,问问。”
很快,沈父沈母就没心情聊天了,有媒人主动上门了,都是村里面差不多年纪的人。
意思很明显,村上有几个姑娘,虽然年纪还不够,但是,能先定亲啊。
而且,娘家人同意,只要定亲了,就能让女娃娃先上门来生活。
沈父跟沈母无奈,只能是一一应付了过去。
好不容易挨到了午饭时间,客人们自觉离开,一家人才终于得到了片刻清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却没想到,才过了晌午,就有马车从屯子外面进来了,直奔沈家。
看着从马车上下来的,十里铺的孙员外,还有孙媒婆,沈父有点懵。
“老沈啊,快来,这位就是十里铺的孙员外,是我本家。”
“孙老爷!”
“老哥客气了,称呼我一声老孙就好。”
孙媒婆的嘴,那是骗人的鬼啊,进了门,立马就开始夸赞孙家的姑娘。
孙员外,更是一脸笑呵呵的,看上去平易近人的很。
可沈父实在是心中没底啊,这都追上门来了,地主家的姑娘,如此不值钱,嫁不出去吗?
也是老实,沈父在媒人天花乱坠一顿乱吹后,还是开口了。
“孙老爷,我家就是军户,高攀不起啊,您姑娘嫁进来怕是要吃苦的。”
“自古以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能嫁入你们家,是她的福分。”孙员外却给了沈父一个有点意外的答案。
沈父虽然不明白,但是,孙员外可是打定了主意。
这个来自京营的,出海归来的,年龄适合的女婿,他要定了。
海外的利益,现如今在大渊皇朝注意到的人不多。
但是,也不是没有。
类似孙员外这种,曾经读过书,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却对国家大事很关注,日日都要看《大渊日报》的人,许多事情,从报纸文章的字里行间就能琢磨出来。
朝廷要大力开发海外。
而且,汪洋大海之外,也不是不毛之地。
有万里沃土啊!若非如此,超清岂会花费大力气去开发。
之前太子殿下带出海的,迁徙的百姓,在海外都能分配一片开垦地。
他特意找人问过了,每家每户,至少是百亩肥沃之地。
就是跟着一起出海的兵士,也大都有赏赐,也是有土地的。
自家几代人积累,才有几百亩土地而已。
这一出海,立马就有百亩之地,找谁说理去?
海外的土地,目前肯定是没有大渊皇朝的土地值钱。
但是,土地就是土地啊,开垦出来后可以种植,可以养殖,年年都有出产的,是可以养活子子孙孙的。
孙员外别的没有,儿子女儿还是很多的。
家里的产业,最后都是大儿子的,其余儿子能分到的有限,怕是维持不了富裕生活,只能是去老家,一两代后就是寻常农户。
庄户人家的日子之困难,他这个小地主,最是清楚。
与其如此,不如让儿子们去海外搏一搏。
至少,都有百亩土地打底啊。
有了这个念头,孙员外就盯上了一群人。
这一次从海外回来的京营士兵。
早就传开了,说这些人有经验,第二次出海依旧会过去。
而且,零零散散,也有一些消息传到他耳内。
这些士兵,回家后,不管是吹嘘还是实话,泄露出来的消息可不少呢。
他们不仅在海外有土地,而且,这一次朝廷也大方,赏赐不少。
反正孙员外听到的,最少的,都有两三百两银子。
这种事情瞒不住人的!傻一点的,当众就抖露出来了。
聪明的,知道财不露白,但是,家里生活的突然改善,又是买新衣又是买粮食,都能看出来。
更为关键的是,其中年轻的,没有成亲的,家里面几乎清一色的,立马找到了媒人,想要说亲。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活着回来的士兵,都成了有钱人啊。
几百两银子,他们家一年的结余,都没有这么多。
地主的生活虽然不错,可也就是依靠土地收入,人吃马嚼,每年花销也不少,他们家一年结余,能有几百个银元,绝对是老天爷赏饭吃。
如此一个金龟婿,谁不想要?
孙员外舍得女儿,也舍得儿子,他感觉沈家这个老三,简直是金疙瘩。
甲字屯要集体搬迁去澳洲!
沈三儿还要再次出海,而且还能去澳洲驻守。
自家女儿嫁给了他,一个女婿半个儿,去了海外,能不照顾照顾自家的小舅子?
依托甲字屯的力量,他儿子在海外也算有靠山,不是孤家寡人。
若是族中能有几户人家一起迁徙,那就更好。
这几天,孙员外可是很忙的,一面忙着劝说族人,多出一点壮后生去海外开垦,一面要给自家儿子找一个好姐夫。
皇天不负苦心人啊,沈三儿就这样自己送上门来了,让孙员外如何能人,听孙媒婆说了,立马就来了沈家。
等下午沈三儿几兄弟回来,孙员外见到了本人,更是满意。
年轻人,虽然脸上皮肤黝黑,但是五官端正,眼神清正坚毅,身体也不错,很壮。
看来传言不假,出海后,太子殿下给这些人吃的不错。
“爹,这是?”
沈三儿有点懵,一进门,就有一个半大老头,一脸诡异打量自己,怎么看怎么渗人。
“贤婿啊”
孙员外开口,三个字,差点没把沈三儿吓一跳。
沈父张了张嘴,最后愣是没说出反驳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办法,来他们家的,孙员外的条件最好,这门亲事,他没理由反对啊。
沈三儿整个人都是懵懂的。
自己就去走了一趟亲戚,回家就多了一个岳父?
“贤婿啊,跟岳父说说,那澳洲是什么情况啊,你们出海,是何等经历。”
听传言,如何能有第一手资料来的刺激?
沈三儿看向自家爹娘,见老爹点了点头,虽然头大,可还是老老实实应对。
毕竟是老丈人,要恭敬些。
当晚,孙员外甚至在沈家留了下来,吃了一顿饭。
知道沈三儿时间仓促,假期没多久,孙员外也没有许多讲究,刚好孙媒婆也在,两家就开始商谈一些成亲的事情。
时间虽然仓促,但是,三书六礼都是不能少的,孙员外好歹是附近有头有脸的地主。
沈父也不差事,沈三儿带回来的银两,能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沈家依旧有灯火。
沈父看着眼前的儿子,把自己憋了大半天的疑惑问了出来。
“三啊,你说孙员外是怎么看上你的?”
沈三儿凝眉细细思考了一番,说了一些猜测。
最大的原因,无非就是看上了海外的土地。
沈父点了点头,土地对于农户来说,何其重要?
孙员外家是地主,靠着土地养活一大家子,自然也明白土地的重要性。
朝廷的迁徙政策,安抚百姓,在海外给的利益太大。
一户三口之家,夫妇两人带个小孩子,都是百亩之地呢,还有奴仆分配。
这种好事情,在国内可没有,也是百年不遇的。
一大家子,商议了一番,虽然不知道孙员外的真实用意,可也大差不差。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件事情对他们沈家,百利无一害。
有了一门高门大户的亲家,去了海外,两家也能守望相助。
至于大儿媳、二儿媳的娘家,都是甲字屯的老军户,大家一起搬迁,也没有许多牵扯。
“爹,这两日《大渊日报》的文章有点不对劲啊!”
赵府晚饭之后的茶话会,大郎提起了一件事情。
赵清虎笑了,大郎从老家回来后,对朝廷大事也感兴趣了?
“我也发现了不一样,秦皇汉武,一个暴君,一个穷兵黩武,最近有不少文章都在吹捧这两位帝王,实在是奇怪。”大丫接了一句。
赵清虎笑了,秦皇汉武在大渊皇朝的名声可不太好。
儒家这些儒生,小气得很。
可今时不同往日啊,大渊皇朝蒸蒸日上,要对外开拓,不仅灭了安南,还要开发草原,更要经营海外,岂能不把始皇帝、汉武帝这两位千古一帝搬出来吹捧吹捧?
喜欢。
第419章 沈三儿桃花运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