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景春和马凤英,忿忿不平地从李玉兰的病房出来。
准确来说,是被赶出来。
此时两口子,已出了住院部,来到医院。
心里再气愤,也要针对此事,进行商量。
“老周,你觉得,是谁派人来保护她的?”
马凤英问周景春道。
周景春一路都在想这个事,始终没想通。
李玉兰嫁到他们周家,仰仗的是他们周家的势力,说通俗点,就是“高攀”他们周家。
就算这些年,她在教育局,结识了自己的人脉。
但哪个又敢宁可得罪周家,而去帮助她?
虽然此时,儿子周正国出了事。
但他周景春的势力,可还都在的。
而且这么多年来,儿子周正国仰仗的都是他的势力。
只要他周景春没有倒,周家的势力就不会倒戈。
一个小小的李玉兰,怎么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来?
周景春紧皱眉头,摇了摇头。
“不知道,不管是谁,等我查清楚,都要让他吃不完兜着走,在柳阳市这一亩三分地,就算是现在的市委书记,也得给我面子,敢和我周家作对的人,还没进娘胎呢!!!”
他的眼神里,流露着凶狠和坚毅。
仿佛等他查清真相,要将这背后的始作俑者,碎尸万段一般。
妻子马凤英,也流露出了同样的神色。
“我也会调用我的关系,来尽力查清楚,依我看,是李玉兰这贱狐狸,勾搭了哪个男人吧!”
从这二人,今天面对李玉兰的态度来看,至始至终,周家的人就没看得起过她。
在他们眼里,李玉兰不过是个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择手段高攀他们周家的贱货。
老一辈的人,常把“门当户对”挂在嘴边,就是这个道理。
要是门户不对称,就像李玉兰这样,即便高攀了权贵,嫁入了官宦家庭,也会被一辈子看不起。
如果是男方高攀了女方的家庭,那会更受气。
“门当户对”不是“歧视”,恰恰相反,是无数祖辈,千百年来总结的“教训”。
八九十年代,自由恋爱在一些城市里,虽已得到提倡。
但在农村,还多是“父母做主”。
即便是城市里,父母安排婚姻的事,也占多数。
再过些年,迎来了“打工潮”,人口流动大起来。
自由恋爱结婚的事情,越来越多。
可其实,好些小年轻处于热恋时,往往会忽略“门户”的隔阂。
觉得两人感情好,就能把日子过下去。
这些小年轻,没有多少社会阅历,更没有多少人生经验。
根本就不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
以为还像两个人恋爱时那样甜蜜。
至于结婚后,所面临的种种麻烦,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
这就致使好些年轻人,头脑一热结了婚以后,发现婚姻生活,完全不是他们想的那样,面对各种问题,根本就没有应对策略。
尤其是一些不顾父母反对,远嫁的女孩,在看清现实后,肠子都悔青了。
反倒是那些听从父母安排,从结婚之初,就考虑现实,看重对方家庭
第467章 你们懂什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