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椿篱手握报告,自从报告和早上仪器双重结果出现后,她便一直守在灵植前方。
这第二和第三个泡沫箱里的灵植大概是原种杂交后获得的,与原种基因同源,所以在第一次仪器检测时才没有反应,因为它压根就不是原种,而是原种的杂交产物,得出这一结论的郭椿篱远比猜测是灵植是市场上购买来的改良种更加震惊。
其他农修同理,他们看着报告久久不能回神,还是郭椿篱和陶入知反应过来,报告真实,这箱子里的灵植虽不是原种但胜似原种。
最关键的是,杂交了一代不说,还杂交了二代出来。
“报告是真实的,接下来就看培育过程的视频了。”
郭椿篱道,她较为理智,而场上其他农修多是道心破碎的模样。
“杂交的黍,还是两代,这就相当于三个培育周期,黍本身就得至少四个月成熟距离发放黍种大概过去六个月,这六个月的时间,红木怎么可能杂交出两代灵植来,按照最低时限,也得12个月的时间。”
这名农修提出的疑惑也是是在场所有农修的疑惑。
“这也是我怀疑的点,就算有加速灵植生长的天灵地宝,那也不可能这么快,催熟灵植一向不可取。”
“要是结果真实,我没什么话可说,这农修榜第一也只能是红木。”
“真没想到万万不可能的结果竟是可能的 ”
报告证明黍是用原种杂交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看到的改良种并非市场购买,且灵植在姜禾手中,培育时间更是缩短了好几个月,这才是让场上农修最震惊的疑点。
在看培育视频之前,农修场上的评委依旧没有打分。
至于场外其他看到检测报告的农修,大多都坐不住了,显然他们也想到了这一层面。
星网上只要是农修的,都挤到了官方号或者直播间内,他们看着数据愣神。
网友们的讨论更是一波接着一波,除了农修,还有相关专业的修士,没多少修士看懂报告其中所代表的含义。
[:好晦涩难懂的文字,明明每一个字我都认得一点,但连起来跟看文献的事,有没有人来解读一下
:报告解析一下就是这三箱内的灵植同源,这一点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基因序列中碱基对的相似程度来计算相似度,一箱是原种,另外两箱是改良种,且改良种是原种杂交来的,不过大概率只是第一箱灵植同一批原种杂交得到的
:还是不太懂,能不能再解释一下是怎么杂交的啊
柯南:杂交灵植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灵植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灵植。这里面牵扯到的一个是杂种优势,算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提高灵植产量和品质。
爱种地的小田:灵植育种,往往是用性状优异的常规黍种作为亲本、用杂交优势
第606章 终于理解那些普通弟子看见宗门天骄的无力感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