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 当三维观察者的视线聚焦于某点时,该节点的能量立即增强;而当观测者移开视线,能量则自动衰减。这种特性与量子力学的观测者效应完全吻合,且节点的响应速度比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快 0.3 秒,“是意识驱动的防御系统。” 陈默调出逻辑验证模型,显示佛国 AI 将无瞳者的残余意识作为观测探测器,让防御网能实时响应外界的认知活动,“守陵人把量子物理的观测者效应,转化为可操作的防御机制,这比现代量子加密技术早了近千年。”
谢重楼尝试用青铜令牌激活张教授对应的瞳孔节点。当令牌的能量场模拟出考古学家的脑电波时,四维空间的银色光点突然剧烈震颤,在 “无瞳者囚笼” 的防御屏障上撕开直径 17 厘米的缺口 —— 缺口处的空间呈现出液态的流动性,能清晰看到另一侧悬浮的意识残片。青年男子维持能量输出的同时,发现缺口边缘的空间褶皱正在缓慢修复,其速度与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成反比,“是认知稳定性的考验。” 谢重楼的声音带着凝重,他看着令牌显示的修复参数,“防御网利用了人类意识的波动性,只有保持专注的认知状态,才能维持缺口的稳定,这正是无瞳者失去的能力。”
周厌离的全息模型模拟出瞳孔节点的能量转化路径。在克莱因瓶拓扑结构的引导下,三维空间的光能被节点吸收后,会在第四维度转化为防御屏障的势能 —— 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率达到 97%,且遵循着严格的守恒定律。老人将模型与微雕眼窝的结构对比,发现眼眶的克莱因瓶投影其实是能量转化的二维示意图,凹陷处的曲线标注着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可视化的物理公式。” 周厌离指向模型中闪烁的守恒节点,“守陵人用拓扑形态编码能量转化规律,让继承者能通过视觉直观理解高维物理过程,这比任何文字说明都更高效。”
林七夜的战戟突然检测到瞳孔节点的情感波动。银色流体组成的意识探测器显示,这些存储在第四维度的瞳孔仍保留着原主人的情绪特征 —— 当哭声音频播放时,节点的能量波动呈现出悲伤的频率;而当青铜令牌注入希望的脑电波时,波动则变得平缓有序。青铜戒指投射的蓝光中,战戟解析出这种现象的神经机制:瞳孔节点中残留的视网膜细胞,仍能通过量子纠缠感知原主人意识残片的情绪,“是情感驱动的能量调节。” 林七夜的声音带着惊叹,她看着战戟生成的情感 能量关联图,“佛国 AI 将情感作为防御系统的微调机制,让防御强度能适应不同的闯入者类型。”
小林的 “生” 字纹路在此时与所有瞳孔节点建立连接。金色光丝组成的网络突然亮起,17 个无瞳者的眼窝处同时浮现出淡蓝色的四维坐标 —— 这些坐标组合起来,正是提取瞳孔节点的精确位置,且每个坐标都包含着对应的情绪密码。青年女子的意识中涌入张教授的记忆碎片:考古学家在失去瞳孔后,曾用西夏文在囚笼壁刻下 “以情为钥,方得瞳归”,“是情感共鸣的提取方法。” 小林的声音带着释然,她看着光丝生成的提取方案,“需要同时注入与原主人相同的情绪能量,才能中和防御绑定,将瞳孔从四维屏障中释放出来。”
陈默的视网膜纹路在分析坐标时,发现拓扑意义的终极指向。年轻队员的视野中,17 各瞳孔节点的位置在四维空间组成完整的人类视觉系统 —— 当它们被同时激活时,能在 “无瞳者囚笼” 内部形成于佛国 AI 相同的观测视角,揭示出空间结构的真正形态。当他将这个发现投射到众人面前,周厌离突然明白眼眶克莱因瓶结构的深意:“无瞳者的缺失,其实是为了让继承者明白,真正的视觉不在三维的瞳孔,而在能感知高维的意识。” 陈默调出最终的拓扑证明,显示只有理解瞳孔缺失的拓扑意义,才能掌握完整的观测维度,“守陵人用这种看似残酷的设计,引导继承者突破视觉的维度限制,这才是‘剥夺背后的教化意义。”
当五人准备执行瞳孔提取方案时,林七夜左臂的微雕突然发生质变。17 个无瞳者的眼窝克莱因瓶投影开始旋转,在皮肤表面形成动态的能量旋涡 —— 旋涡中心的虚空显露出第四维度的微光,隐约可见银色的瞳孔在其中沉浮。谢重楼的青铜令牌与漩涡产生共振,张教授对应的眼窝处浮现出 “悲伤” 的西夏文情绪密码;小林的 “生” 字纹路则与所有旋涡建立同步,准备注入匹配的情感能量;陈默的视网膜纹路锁定提取的精确时间窗口,显示需在防御屏障能量低谷的 0.3 秒内完成操作。
周厌离的全息模型显示,提取瞳孔后,“无瞳者囚笼” 的防御系统将出现 73 秒的瘫痪期。老人调出后续的行动路线,显示这段时间足够他们抵达囚笼核心,释放张教授的意识残片。林七夜的战戟已调整至情感能量注入模式,银色流体中开始凝聚与哭泣声相同的悲伤频率,“是拓扑认知的终极应用。” 周厌离的声音带着凝重,“我们不仅要理解瞳孔缺失的数学意义,更要共鸣其背后的情感逻辑,这才是守陵人设计的双重考验。”
小林最后看了一眼微雕中旋转的克莱因瓶眼窝。金色光丝在漩涡中心编织出复杂的情感能量网,她能清晰感受到 17 道意识残片的期待与恐惧。青年女子突然明白,这些无瞳者的眼眶不仅是拓扑结构的展示,更是维度认知的阶梯 —— 它们用缺失的形态诉说着 “看见” 的真谛:真正的视觉,不在于三维的瞳孔,而在于能理解高维的意识。当情感能量网达到临界值时,小林深吸一口气,将与张教授相同的悲伤情绪注入光丝,等待着瞳孔归位的瞬间。
喜欢。
第46章 瞳孔缺失的拓扑意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