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实在我辈之幸[2/2页]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小妹仔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否则,以庞煖的身份,怎会轻易丧命?
     34;庞煖,这位赵国老将,竟死在赵迟手里?34;
     34;难怪大王如此欢欣,失去庞煖,赵国必定元气大伤。”
     34;此战之后,赵国实力定会大幅削弱。”
     34;庞煖阵亡,实为我秦帝国之幸。”
     这等喜讯,怎能不让大王开怀?
     满朝文武议论喧嚣,人人神情振奋。
     韩地之战虽未亲见,但庞烦战死的消息传来,已足够昭示战局的走向。
     秦帝国此番必是大胜无疑。
     祖龙心中早有所料。
     庞烦,那位威名显赫的赵国上将,屡次令秦帝国受困,今日终被除去,举国欢腾自在情理之中。
     然而,此捷报的意义远超想象。
     相较庞烦与魏泰,韩地一战中斩杀敌军的数量更让祖龙激动。
     “赵高。”
     “宣捷报。”
     祖龙将捷报交予赵高,沉声下令。
     “臣领旨。”
     赵高接过捷报,快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高声道:“冯去疾奏报,韩地捷报至!”
     “赵迟将军巧布妙局,诱敌深入,使其轻视我韩地兵力。”
     “此战,赵迟将军于南阳设防,坚守城池,摆出孤立无援之势,坚守月余,重创敌军。
     后佯装疲惫,引敌深入,直至某日城破。”
     “我军从容撤离南阳,留敌一座空城。”
     “敌军入城后,赵迟将军的计策得以完全施展。”
     “早在行动之前,赵迟将军便安排百姓撤离,并在城内藏匿大量易燃之物,敌军入城即被困,难以逃脱。”
     “赵迟将军命潜伏的精锐点燃火油,南阳瞬间化作火海,敌军十余万尽数葬身火场。
     此战,我大秦大获全胜。”
     “以微小代价换取巨大胜利。
     此役击退赵魏联军十八万,其中包括数万骑兵及十二万步兵,最终杀敌近十万,俘虏八万。”
     “我军仅阵亡两千余人,负伤数千。
     赵迟将军临危不乱,指挥若定,赢得部下信任,成就非凡战绩。”
     冯去疾上奏,盛赞赵迟将军智略超群,部署得当,使韩地降卒归附大秦,即便赵魏招降,也无人动摇。
     他恳请嘉奖赵迟将军,称其为大王与大秦之福。
     赵高的宣读震撼人心,仿佛重现冯去疾撰奏章时的慷慨之情。
     群臣听毕,无不惊叹,难以置信此等战绩。
     “两千人阵亡换十万敌军,实属罕见。”
     “难怪陛下欣喜若狂。”
     “这般胜利,史无前例。”
     赵迟将军精心策划的南阳一战,以火攻大破敌军,布局环环相扣,令人胆寒。
     “幸而他是我大秦将领,若反之为敌,那将是大秦的心腹大患。”
     “如此智谋,难怪庞煖上将败于其手,实在我辈之幸。”
     赵迟在韩地的赫赫战功,震动了整个大秦朝廷。
     秦军此役仅折两千余人,敌方却损十万之众,八万被俘,近乎全军覆没,实乃旷世罕见之战绩。
     朝中上下无不震惊,料想此捷报传出,列国会为之震撼。
     “他是如何做到的?一举焚南阳,破强敌。”
     “此等功业,足以加封上将。
     一旦他执掌军权,将更难以制衡。
     韩非得以任冯去疾副手,亦因赵迟之力。
     若赵迟受封上将,韩非势必将获益,未来在朝廷中恐更难应对。”
     李思心中愤懑且惧意丛生。
     这一切源于他心胸狭隘,多年来对韩非嫉妒成疾,屡次打压于学府,积怨成仇。
     如今他对韩非的怨恨愈深,赵迟与韩非都不会轻易放过他。
     “韩地大捷。”
     “韩国大局已定。”
     “赵魏两国元气大伤。”
     “我大秦出征正当时。”
     祖龙环顾满朝文武,威严宣布。
     此言一出,再无异议,因这早已是他决意之事。
     赵魏此败惨烈,庞煖失利,魏国痛失魏泰,两国国威受损,军心士气亦受挫。
     祖龙决心趁机出击,乘敌之危,攻其不备,此乃其一贯战略。
     如此良机,岂容错过?
     祖龙话音刚落,群臣脸色突变,深知机会难得。
     赵魏连年征战,国力渐衰,各损十万、八万兵力。
     现两国主力集结边境,受王翦威慑。
     若祖龙再遣一军,必能在短期内重创赵魏,甚至灭其一国。
     祖龙早有布局:先灭赵国,继取魏国,吞晋地后以晋为根基,东扩统一。
     此为其雄心壮志,亦为秦之宏图。
     “大王英明!”
     群臣齐声赞颂。
     蒙毅上前奏报:“大王,韩地之战,赵迟功高盖世,其功绩远超平定韩国时。
     臣以为,当重赏。”
     蒙毅身为蒙武之子,深知父亲对赵迟的重视,此举有助于巩固蒙家地位。
     他怎会错失良机?
     冯劫随之附和:“臣亦附议。”
     李思见状,虽有顾虑,但终究选择顺从。
     他明白,赵迟此次立功,祖龙必有厚赏,若此刻违逆,只会自取其辱。
     群臣纷纷响应,一致赞同重赏赵迟。
     秦帝国治国之道在于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为其强盛之基。
     李思虽怒火中烧,却非愚钝之人。
     “诸位所言极是。”
     “赵迟为寡人与大秦建下赫赫战功。”
     “以微小代价换得如此成就,斩杀魏泰、庞煖,击溃十万敌军,此功堪称千古奇勋。”
     “寡人定当重赏。”
     听闻群臣奏请,祖龙挥手示意,高声回应:
     “大王英明。”
     群臣再次齐声赞叹。
    喜欢。
  

第48章 实在我辈之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