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章 书记问计[2/2页]

秦逸飞官场之路 林枫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业,竟能给带来这么大的效益。
     “我们还可以发展一万亩大棚,搞蔬菜延迟种植。”
     “为了节省成本,快速见效,我们不搞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的冬暖式大棚。我们就搞成本低廉、技术粗犷的大拱棚。”
     “为了防止蔬菜得病,我们不追求高效益的精品蔬菜品种。就选择抗病强易管理的普通蔬菜。
     像菠菜、茴香、韭菜、芹菜、芫荽等等大路货。能够保证每亩增收1000元即可。”
     “每亩增收1000,一万亩岂不是又要增收1000万?那GDP也要增加1000万喽!”
     王燕萍惊喜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书记,GDP可不是简单增加1000万。修建一万亩大棚,仅仅所需要的竹竿、水泥立柱、半无滴薄膜、草苫子、铁丝等原材料,至少就需要1200万。
     农民自建拱棚,当然不用开支现金。但是如果雇工修建的话,建设费用也需要七八百万。这样,GDP就又增加了两千万。”
     “这样,咱乡今年的GDP,至少能比去年增加五千万。是不是GDP能比上一年翻一番?”
     “小秦说的对头。”
     “只是,这一千多万的建棚资金,恐怕老百姓拿不出来……”
     王燕萍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眼瞅着又要被大风吹灭。
     “书记,听说国家为发展蔬菜种植,今年晚些时候,农业部蔬菜局要下拨一批扶持资金。大概每个地市有六七百万到一千万指标。
     您如果能争取到五百万,再协调银行贷款几百万,这个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秦逸飞哪里能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不过从前世记忆里知道的罢了。
     前世的时候,他们邻乡争取到了这个项目的400万扶持资金。
     可惜,那个乡党委书记好高骛远。他们乡所选品种都是收益高、利润大的精细娇贵蔬菜品种,他们聘请的技术员又十分差劲。
     结果,一千多亩大棚蔬菜,没有防治住病菌和病毒,几乎绝收。
     秦逸飞对这一事件的印象非常深刻,记得十分清楚,所以他才敢说国家农业部蔬菜局有这么一笔扶持资金。
     王燕萍暗暗打定了主意,如果自己老爸不能协调下这笔资金,哪怕搬公公出面,也得把这笔资金争取到手。
     然而,王燕萍刚刚高兴了一会儿,她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市委还有一条规定,要看税收增长情况。”
     “你刚才说的这几件事儿,虽然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却几乎没有税收。”
     “书记,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已经颁布。按照这个规定,不仅要对生产者征收税费,同时还要对收购者征收税费,实行双环节征收。”
     “咱们出口韩国东进公司的500吨泡菜、300吨大葱,即使按照最低5%的税率计算,这一笔收入可是真的不小呢!”
     “当然,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创办、引进企业是一个行政区域不可回避的问题。”
     “今后市县都将陆续设立招商局、民营企业管理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招商引资、创办企业,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都将是地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过——”说到这里,秦逸飞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今年上马的项目,虽然能够创造GDP,但是按正常程序,却贡献不了多少财税。”
     “有就胜于无。建国四十多年了,秦店子乡历史上就没有一个规模企业,就没有上缴过工业税。”
     王燕萍鼓励着秦逸飞。她一方面给秦逸飞不停地打气,一方面又提出自己新的要求。
     “小秦,你看咱们乡适合上个什么项目?”
     “不管什么项目,速度都要快。
     最好上半年建成,下半年就能投产。当年上马,当年见效益。
     小秦,你有没有目标?”
     听了王燕萍的要求,秦逸飞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书记,无论上什么项目办什么企业,都需要有自身优势。”
     “要么有资源优势,要么有交通优势,要么有技术优势,天时地利人和,总得占一样。”
     “唯独我们秦店子,冰块掉进醋缸里——有些寒酸,秃老婆大脚——一头不占。”
     “以我们乡的条件,要想通过招商引进企业,那真是顶磨盘踩高跷——难上加难!”
    喜欢。
  

第114章 书记问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