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3章 东南亚的朱氏家族[1/2页]

我也穿越到1987年了? 西区二巷7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永恒呆坐在椅子上,出神了好一会儿,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太贫乏,没那个本事,能鉴定这些永乐大典是真是假。
     刚才那幅水墨山水画,他还有胆子拍下照片和视频,敢发到网站上。
     现在,面对着手里的这些封面深黄晦暗的永乐大典,哪怕是给他用水缸做胆子,他也不敢拍下来,发到网站上。
     因为后果实在是太严重!
     又发呆了好一会儿,我们的老李这才回过神,把这些永乐大典都按原状放回大木匣子里,推了抽屉,直到一声咔哒响起,他才稍微放了心。
     自从穿越重生以来,李永恒的记忆力相当好。但是,这个大木匣子的来历,他却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不知道这个珍贵的木匣子,是一直隐藏在老朱家厨房夹层后面的大缸里呢,还是资源摄取仪后来才从哪个古墓里面弄出来的?
     他在书房里下意识地来来回回的踱步,想着,如果木匣子里的那些册子,是真的永乐大典的话,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全部上交给国家!
     想通了之后,我们的老李顿时全身轻松。刚才一惊一乍的,都是自己吓自己哎。
     他的脑子冷静下来之后,觉得什么时候让专家来鉴定永乐大典的真假,什么时候上交给国家,那都是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不急,不急。
     现在嘛,册子本身是不急着拍照的,但那个大木匣子的外观,倒是可以拍下来,发到网络上。
     拿着旗舰手机,把那个大木匣子上下左右、侧面底部……都拍了个遍。
     接着就是拍视频。这个视频拍得非常的仔细,长约3分多钟。该拍到的细节都拍了下来。
     好家伙!
     我们的老李,又有新内容发帖、发视频了!
     接下来,李永恒开始整理余下的其它文物。
     他翻看得越多,一颗心就越是怦怦跳。
     此时,他手里展开的这幅《衡山论》的书法作品,纸质一摸一看,就知道是宣纸,而且是熟宣。
     从笔法来看,瘦硬老辣,整体布局工整严谨,一看就是标准的柳体啊!
     李永恒呼呼喘气,直接看到作品的最左边。
     卧槽!
     在纸张的最左边,写的是什么“抠衣而籍手”,又写着“会昌五年十月”的漂亮繁体字。
     纸张的最后,赫然写着“河东柳公权书”几个苍劲有力的繁体字。还盖着一个红底黑字的印章。
     河东柳公权?会昌五年十月?
     这?这?!
     手里的这幅《衡山论》,真的就是唐代柳公权的真迹么?
     太奇怪了!李永恒又陷入了沉思。自己也是临摹过柳体碑帖的书法爱好者,怎么以前从没听过、从没见过这幅柳公权的衡山论?
     为什么这样一幅充满柳体DNA的书法作品,会出现在自己的书房里?
     是老朱家的厨房夹层已经收藏了的呢,还是资源摄取仪从什么墓葬里取出来的?
     李永恒亲手去触摸、整理了,这才真正的感觉到,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些东西,的确是文物古董。
     它们横穿了几百上千年,活生生的和自己进行灵魂交流,而不是冷冰冰的一堆物品。
     他的旗舰手机,充分发挥了作用,该拍照片的拍照片,该拍视频的拍视频。
     书法类的,画作类的,簿子、册子……不停地拍了又拍。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晚上10点半。
     拍了好多照片,好多的视频啊!
     够了,今天拍够了。
     他关灯关门,顺手把书房的门给锁上。这间屋子里的每一件古董文物,都太过重要了。
     所以嘛,只能让老李我自己一个人进出。
     拿着手机进到了卧室,继续把所拍下的内容,导入到笔记本电脑里。
     可能是多次被意想不到的书画作品、永乐

第253章 东南亚的朱氏家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