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陛下,这世间万事没有完美之说,而且您可别忘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这天下万万百姓才我大明的根基啊。”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听完这句话,朱由检就低下了头来,看样子很是纠结。
     看到他是这个样子,张书缘其实也理解,毕竟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他们最忌讳的就是百姓开智。
     “好…好吧,只要是对我朝有益,那朕便就同意你这计划。不过,这中州兴社的背后一切资助都得由朕来操办。”
     “当然了,这具体事务朕没有你懂,一切周转还需小哥再代朕劳碌一二了。”
     想了想,朱由检还是觉得小哥所言是对大明有大益处的,旋即就赞同了他的计划。
     而他之所以给出这个答案,主要是还是觉的这“舆论”二字太过骇人了,是一定要同兵权一样把握在手里。
     时至眼下,经过“京营贪墨案”“南方走私案”“己巳之变”等大案后,朱由检已经是通过派遣大量内廷太监进驻,并着孙承宗全力整改裁撤老残兵卒了。
     可以说,朱由检眼下是真正的掌握了整个北方的兵权,完全可以做到上行而下效!
     而至于眼下南方,因南直隶那边是百官“养老”之所在,一切心怀仕途热忱的人都在往顺天府跑,所以朱由检只能是派李若链等锦衣卫在那边监察地方都司了。
     就这“舆论”二字,张书缘与朱由检聊了好一阵,最终确定了中州兴书社的未来走向。
     一是让中州兴社于礼部挂牌,让人无从挑理。
     二是让吴应箕等人于商业司挂牌成立大明第一日报,来向民间宣传政策。
     三是让吴应箕等为国学子畅所欲言,每月可有一次单独面圣的机会。
     ……
     聊完这这些,他二人又聊了些土地丈量的事情。
     但由于北直隶实在太大了,张书缘与温体仁在这短短一月间,也没丈量完多少,但就眼下传回得数据而言,朝堂大臣们在京拥有的土地就不下一万顷的规模。
     其中占比最大的,自然是当朝的那些三品以上的大员田产最多。
     据毕际壮亲自带人核查,韩爌在京有一千余顷、来宗道有八百顷,杨景辰有九百顷,王永光、李标及毕自严到少一些但那也有三百顷上下。
     总之,这在京的官员,大部分都有不少于五十顷的田产,而这还是正在丈量的结果!
     听到小哥递上来的奏疏,朱由检就狠狠拍了下桌子,站起身来就疯狂的踱步了起来。
     说实在的,他此时很是想杀了那些个吞吃民脂民膏的杂碎。
     但这还是那句话,事情是需要有人办理的,若是一下子干掉这九成九的官员,那朝廷可就在北方不稳了。
     其实这无论是崇祯一朝,还是其他王朝的末期,基本上所有的王朝到了末期,那是从上到下都在贪污或强吃民脂民膏,根本就不是杀点人就能够震慑的,而一旦把人给逼急了,人直接给你来个投敌,或者煽动百姓暴乱。
     可想要处理这种事情,一般的皇帝只是会选择抓几个“典型”来以儆效尤或是设立红线慢慢的割除弊病。但这样的举措无疑是表面功夫,等风头过去了,百官们还是会照常贪污侵屯百姓。
     而在张书缘看来,眼下要处理这问题,只能是让朱由检去大搞中央集权统合民意,进而以民意和兵权推动改革设立新法。
     我们再说回来。
     瞧见朱由检是一副想杀人的模样,张书缘便只好是出声安慰,可他的声音还未出口,就听朱由检严厉的喝了一声。
     “来呀,给朕传韩爌进宫!”
     “是。”
     听到这话,张书缘就知道朱由检是想干什么了,无非是将人叫过来,问问税改的事情商讨筹备的怎么样了,当然其中也有拿方才那份数据敲打的意思在。
     可明白他的意思,但张书缘却是悲观的摇了摇头,不用说,那韩爌过来肯定是会以“朝内缺少前例和数据,暂且还没推算出来。”的理由在堵朱由检的嘴。
     而他韩爌本身就是个东林头子,他肯定是说什么都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了,就算他愿意扶正财政,那他东林党背后的那群大商人愿意吗?
     要知道,朝廷多拿一分,他们就少得两分,因为这运输途中一有百官索贿,二有路途损耗。
     果然,韩爌来了以后,朱由检便当着张书缘的面问询起了新法之事。
     韩爌也没让张书缘失望,直接就以“涉及兹广”的借口堵嘴了。
     见他们都过了这么久还在磨洋工,朱由检当即就怒了,立即甩出了眼下丈量田亩的数据。
     在看到数据的一瞬,韩爌顷刻就被吓麻了,顾不得年迈的身躯就赶忙跪下请罪,并主动提出要散田给百姓。
     见韩爌知趣,朱由检倒也缓了口气,微微一笑就决定要宰他一刀了。
     “韩师傅,既然有如此心愿,那朕就代你韩府做主,将府中半数田产交由城中百姓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由检是细声细语的说着,但眼神中却透露着浓浓的敲打之意。
     “陛下圣明,老臣也在张阁丈完之后被这数据吓了一跳,当即便将管庄管家交于了刑部。但…但由于时间短促,老臣一时间也无法售出这些田亩。但幸得吾皇应准,老臣愿意奉田给百姓……”
     韩爌知道朱由检在敲打自己,为了不彻底惹恼皇帝,他只好便忍痛割肉了。
     “好,不愧是我朝首辅。既然韩爱卿如此慷慨大义,那朕也不能寒了天下世人之心,便加封你为建极殿大学士。”
     此时的朱由检是深知那一紧一松的道理,旋即就为此给他戴了个高帽。
     虽然这建极殿大学士比不上他那东阁大学士,但建极殿是个什么地方?
     建极殿是明朝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在道德礼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而一旦成为了建极殿大学士,那他就得要得要为万民做表率了,而这种表率可不是说说的,是要真真切切的去做。
     因为,这中极殿大学士就是大明的道德礼仪标杆,所有人都在盯着那个位置!
     “臣惶恐,臣能有这些全依赖于我大明,而我朝眼下恰逢如此风雨,老臣理应将家资奉献给我朝百姓才是,万万担不得如此殊荣,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见皇帝要给加官进爵,给的还是礼仪道德方面的,韩爌顿时就蛋疼了,赶忙出口婉拒。
     “诶,韩师傅如此大义,朕若不奖岂不是要让人说朕闲话?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
     朱由检嘿嘿一笑,心说想摘了这大帽子,你得先把事情办完再说。
     谈完了这件事,朱由检就拽着韩爌与张书缘谈起了“新法”的事来。
     可谈来谈去,三人也没谈出个结果,只是确定了一点,那就是今后的土地税要按累进税来办。
     而至于每个阶层定多少额度,他们三人就没法谈了。
第233章 崇祯大爆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