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5章 朱由检的手笔[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恩,温爱卿之奏,朕也想说。朕前些日子观我太仓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去年大战之际我仓储各部是账目不清错路百出!”
     “哼,我朝边各镇也在前年裁撤了不少,想来便该是有许多钱粮留下来,但据朕观之库银却有不到十不得四五之数,这些东西都到哪里去了?!”
     “毕爱卿,温爱卿,你二人身为我朝的上任和现任户部尚书,你们来给朕一个说法!”
     听到温体仁提出了这个问题,朱由检便就想起了让太监张彝宪去查账的事儿,然后便就开始翻旧账了。
     这据张彝宪查完的账目显示,眼下的太仓加老库,若是不算近年来的各种抄家罚没,那就一共只有二十七万的现银,而账本上却是显示有一百三十余万两的结余。
     没错,自从王永光进驻内阁之后,便就陈奏了“栓症”一事,而朱由检也自觉的他的说法没错。
     所以也就没跟张书缘详细阐述,只是让宫里人给当时身在浙江的张书缘传了封信,就让王永光负责处理此事了。而这再加上李邦华整改的三大营,这么一算下来,那朝中应该是至少有近百万两现银才能对得上账。
     可现如今这二十七万两,若没有张书缘挑起的各种大案,那这大明该又如何度日?
     PS:历史中张彝宪去太仓查账,只查到了四万七千多两的现银,气的朱由检差点没杀了毕自严。
     “启奏陛下,我朝财情十分复杂,近年来由于天灾肆虐及叛党索要贿款,导致我朝各省外解(拖欠)达数百万两岁银,而我朝九边军饷开支巨大,在陛下登基之年堆积欠款达七百余万,再加之去年的大战。我朝银库大多寄送了……”
     见皇帝问责,毕自严是赶忙的出列跪地解释。
     “是吗?但朕记得前年收缴诸王私产共有近三千万两,这些银子哪怕清偿军饷、抚恤百姓,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全部花销出去吧?而且还有近年来的抄家所得。”
     朱由检是眼冒凶光的开口,就好似要把他二人给吃了似得。
     而温体仁此时是后悔极了,只感觉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以为能借着此事向皇帝谄媚,进而能邀功升任内阁首辅,可现在看来却怕是要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了。
     无奈,见皇帝是掷地有声的询问,温体仁就只好是看向了毕自严,希望他能再多开开口,最好能把皇帝的所有火力给吸引过去。
     可毕自严也很无奈,只得是选择把头埋的深深的。
     没辙,这大明的财政就宛如是个筛子,到处都有缝隙。
     “哼,是不知该怎么说吗?”
     “既然你们无话可说,那就让朕来说。”
     见人不说话,朱由检也不管群臣们的神情了,当即就将独自盘算好的大计给说的出来。
     “既然户部无力,那么从今之后户部将新、旧饷库账册向朕五日一报,边镇饷司向朕一月一禀!”
     “另外,我大明各省州县需更加详细的列载每年的田赋、丁银等正项钱粮的支出送往朝廷,同时要做好存留及起运明细以供户部随时调阅。”
     “至于历年欠缴…,毕爱卿听旨。”
     “罪臣在。”
     到了此时,毕自严这个次辅也不敢以臣自居了。
     “此种大事是发生在你及前任的任上,但朕念及你等为国辛劳之功,故此准你领衔戴罪立功,追缴自先帝朝起拖欠的税赋,不知你可愿意?”
     “罪臣愿意戴罪立功!”
     说实在的,毕自严被问责这件事,那是要比历史中的结果好太多了,因为历史中的毕自严在被问责之后,于崇祯六年时直接以“袒护亏欠税粮的知县”为由,将他逮捕入狱了,半年后更是被罢了官,直至崇祯八年才复职致仕。
     也就是说,在历史中的五年后,毕自严虽然是恢复了官职,但也不再受朱由检所器重了,直接给了个官位名头,就让他致仕回家养老了。
     “不过陛下,我朝有些外解(拖欠)之省县深受天灾或人祸荼毒,倘若大力追缴,罪臣恐引起不必要的祸事……”
     见朱由检没罚自己,毕自严顿时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在方才,他还以为自己要追随韩爌而去了呢。
     毕竟,韩爌那么位高权重的一个四朝老臣,都能够被判死刑,那他毕自严有又何理由避祸?
     “是啊,陛下三思,毕大人所言之理,已有先例。倘是若追缴力过,倘若再爆发王二之变该如何啊!”
     一听毕自严的言语,在场的全体文臣便就跪了下来。
     而此时的大明文臣,全部都是懵逼的状态,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还没论要不要成立巡银局呢,皇帝就玩了一招釜底抽薪,将户部最重要的权利之一给收了回去。
     要知道,皇帝真要是收回了这权利,那自己可就不好再随便伸手找户部要钱了,所以这东浙二党就以“容易生祸”的理由开始反驳了。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对此,朕自有解法。”
     “温爱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在。”
     “朕命你与毕阁老协同,清查追击拖欠之税赋,而因灾荒或特殊情形形成的积欠,则令地方编制豁免清册,经户部审核后呈递予朕,若无误者可予以销账。”
     “陛下圣明,臣带天下万民谢陛下隆恩。”
     此话一出,温体仁也松了口气,赶忙的带头拜贺逢迎了。
     没错,朱由检玩的这一招,正是他在历史中搞出的“奏销”制度,而这制度被清朝沿用了很多年。
     而这奏销制度的具体步骤是分为三环。
     一是州县官府要每年向户部提交《奏销册》,并详细列载田赋、丁银等正项钱粮的实际征收数额与存留、起运明细。
     二是对因灾荒或特殊政策形成的积欠钱粮,地方官需编制豁免清册,经户部审核后予以销账。
     三是涉及专项经费支出时,需造入《奏销册》奏请皇帝批准核销。
     ……
     “先别急着谢朕。温爱卿你方才所奏的巡银局一事,详细说来给朕及诸位臣工听听。”
     收回了查账权利,朱由检便准备给其搭配上一道补丁了,而这补丁正是温体仁口中的巡银局,亦或可称之为驳查。
     “陛下,诸位大人。我朝之财状,想必不用我说,诸位也都知道缘由。而对此形势,放眼历朝历代就只有一种手段,那边是大增赋税!”
     “可现如今,这大增赋税无异于是自掘坟墓之路,所以本官观我朝之情景,每日间是忧虑不堪。这幸得臣是在与张大人磋商新政,外加

第245章 朱由检的手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