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话,死者皮下淤血不同,前者的要更重,应当是跟绳索的不同有关。”
一听这话,张书缘就捏起了手,心说自己还真没猜错,如此看来那这王和志的死,真就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害怕查账了。
“既然如此。毕侍郎代本阁去请三法司介入。”
“是!卑职这就去办!”
“还有孙侍郎、王公公、毕侍郎。本阁以总督钦差之名,命你等人即刻倒查我天津三十年之内的一切账款来往!”
“是,卑职/下官遵命!”
“恩,去吧!”
以总督管之名下令后,张书缘抬手就让这几位下去了。
“周天命何在!”
“末将在!”
这虽说昨夜张书缘是没跟周天命坐下好好聊聊,但这周天命能以平头老百姓之姿做到游击将军一衔,其自然是有着过人的智慧。
所以,他能出现在这,自然就是他觉的跟着内阁走能拿到好处。
而起初,见他是跟着张书缘出现后,杨麒与贺世寿就傻了,心说这小子是啥时候搭上内阁这条线的。
可纳闷归纳闷,但眼下的他们实属是不能问。
没错,昨晚的临时起意,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虽然他张书缘知道这大概率是不可能发生在杭州府遇到的事,但为了以防万一,同时也为了布局,所以他想试一试这游击将军了。
“本阁命你暂代杨将军之职,即刻起守好四方城门与城内治安,若有动荡,本阁唯你是问!”
“末将遵命,请阁部放心!”
周天命是身着甲胄,重重的抱了一拳就躬身退了出去。
“贺大人、杨大人,此乃非常之际,不介意本阁越权吧?”
交代完了一切,张书缘便就看向了坐在不远处的贺世寿与杨麒。
“阁部所言甚是,非常之际当用非常之法,下官等理解阁部……”
看着张书缘腰间的天子剑,贺世寿二人就没什么脾气了,只能是顺着他的话说。
“好,既然两位理解,那本阁也不再多说,即日起包括你二位在内,若无公办就不要随意走动了,以免让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冷眼看了他们一眼后,张书缘便一甩袍子离开了县衙。
……
众人离开县衙后,没过半日,整个天津卫就震动了起来。
户部与工部的那些小堂官是纷纷被拘禁,而静海与武清县的刑科、法科还有巡察御史更是纷纷出动,开始围绕着王和志的人际关系展开了调查!
至于户部的巡银局,则是会同商司的商科管制局,开始倒查城内所有大户兼衙门的账了。
随着国家机器的开动,瞬时间,整个天津城就陷入到了人心惶惶的状态之中了。
但好在,由于有大明第一日报在,再加之未曾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所以这城内的舆情到还在控制之中,并未造成什么动荡。
可如此查了没过几日,城内的那些大商贾就扛不住了,纷纷就向商业司递出了请求会见的帖子。
面对这些递来的帖子,张书缘先是琢磨了一二,然后便就让人去通知他们与十天后,也就是本月的十五日在东城的武清县衙门会见了。
没辙,眼下的天津卫矛盾着实太大了,先是山东运河受阻,后是百姓状告大户,然后再又发生了县令身死之事。
这诸多杂事,就没有一件事不是跟他的新政有关的。
……
经过了近十天的调查,巡银局与商科管制局也有了些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据他们二衙的调查看来,这天津卫的官府账款来往很是怪异,尤其是万历后期到天启前期那几年,整个地方官场的人是犹如走马观花一般,基本上都不会坐满三年任期,就会以各种理由调走。
而这每调走一人,天津卫的财政就会出现一阵欣欣向荣之景,然后很快就会陷入被朝廷抽调之中了,过不了半年就会开始向朝廷哭穷。
至于民间富商和百姓那边交出的账本明细,则也是很怪异,明明每年都会上缴大量的税银,但府衙就是会时不时的上报本年度有赤字的情况,甚至到了朱由检接手的前二年,这里还发生了拖欠税款之事!
看到这情况,没等张书缘发话,孙居相三人就调查起了那些富庶之年的情况。
又经过了好一阵的梳理,最终一份赋税总词就送到了张书缘的手中。
这据毕际壮三人所讲,这税赋最怪异的时间段,有三位升迁最快的官员出任武清县令。
一是出身于掖县名门毛氏的毛九华,二是万历壬辰进士李本固、三是云南举人朱万寿。
而这三人分别以不到三年的速度,在天启朝攀升为了江西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及刑部主事。
而孙居相他们之所以查到这三人头上,主要是他们在任时的账单与中枢收到的账单极不统一,有着少说有十一万两的差额。
看到这本账单,张书缘顷刻间就回想起了后世经典电影中的台词,那便是“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帐!”
“毕侍郎,那这三人的出职期间,我城内的大商贾可有收入暴涨之象?”
坐在大堂内,由于谈起了政务,张书缘也就没用际壮二字相称了。
“回禀部堂,我城中的永华船运、杨氏铁坊、丰裕粮行等三十七家商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之其他产业足有四成之高!”
说这句话时,毕际壮是极其的严肃,很显然也是被这数据给惊到了。
“四成…,这样吧孙侍郎,此事牵扯你户部,本阁想请你立刻回京一趟,去吏部调集此三人及日前跟王和志有会面之人的户籍入仕资料,看看这武清衙门里有那些人是与那三人有关。”
“下官明白,下官在来前就已嘱咐了下面人回京取文了。”
孙居相不愧是名落史册的人,在他察觉出不对之后,就派遣手下的主事回去取资料了。
“恩,还得是我执政为民的孙侍郎啊,不错不错。”
听到孙居相已先越过自己出手了,张书缘并没有为此而生气,反倒是乐于见到这一幕。
说句实话,这和孙居相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张书缘便发现其还真是个极其较真的人,基本上只要是他认定的事,那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既然孙侍郎已命人去取文书档案了,那诸位就随本阁在明日见见那些个巨富商贾吧。”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哪怕他张书缘再想居于宏观调控,也不得不亲自下场了。
因为,这天津城的地方官,就没一个是能让他所信任的,大多都是些投机者,尤其是贺世寿这个巡抚!
喜欢。
第263章 官商合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