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2章 改装灵感闪现[1/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卷首语
     【画面:1958 年 9 月 20 日的茶岭铀矿临时实验室,36 岁的1958 年 8 月的《盖革计数器原理手册》,泛黄纸页上 34;气体放电管脉冲频率与辐射强度正相关34; 的公式被红笔圈注,纸边贴着陈恒手绘的 34;计数器  密码机功能转换图34;,铅笔线条在 34;脉冲信号→加密电码34; 的箭头旁打了三个星号。他的工作台前摆着三台不同型号的盖革计数器,其中一台的金属外壳已被拆开,露出的气体放电管在煤油灯光下泛着淡紫色辉光,与他工装袖口的铀粉痕迹形成微妙呼应。字幕浮现:当山区的浓雾遮住了无线电波,陈恒的放大镜却在盖革计数器的脉冲里发现了新的密码语言。他们拆解苏联援助的辐射检测仪,借用矿石收音机的检波装置,在算盘上模拟气体放电的数学规律 —— 那些被重新焊接的电子管引脚、在笔记本上反推的加密算法、用矿灯烤干的蜂蜡绝缘层,终将在历史的工业密码史上,成为中国从 34;设备借用34; 迈向 34;功能再造34; 的第一组灵感坐标。】
     1958 年 9 月 20 日深夜,茶岭铀矿的临时实验室里,陈恒的放大镜在盖革计数器的脉冲记录纸上移动,27 岁的小张正在整理三天来的辐射数据:34;陈处长,铀含量 3.7% 对应的脉冲频率是 120 次 / 分钟,34; 他指着示波器上的波形,34;和昨天的 3.5% 相差 20 次,这个线性关系很稳定。34; 陈恒没有回应,目光停留在记录纸边缘 —— 那里贴着从 M209 密码机拆解出来的齿轮图纸,齿轮齿数与脉冲频率在他脑海中逐渐重叠。
     一、辐射脉冲的密码联想
     矿灯的光晕里,陈恒突然用铅笔敲了敲计数器的气体放电管:34;老赵,你看这脉冲间隔,34; 他指着示波器上的等距波峰,34;和 M209 的齿轮转动周期一样,都是规律性信号。34; 正在修理手摇发电机的老赵抬起头,手中的矿车辐条在计数器外壳上敲出声响:34;可这玩意儿没齿轮,靠辐射发电,34; 他抹了把脸上的矿尘,34;怎么能当密码机用?34;
     理论组的李工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突然想起在平潭岛破解的特务信号规律:34;辐射数据本身就是加密素材,34; 他在算盘上拨出脉冲频率对应的数字,34;把铀含量转化为脉冲次数,再用我们在 M209 上学的质数组合加密。34; 这个想法让陈恒想起在朝鲜战场见过的美军信号笛 —— 利用不同音调传递密码,而盖革计数器的脉冲频率,何尝不是一种天然的数字信号?
     二、元件堆里的功能移植
     材料组的工作台成了元件坟场,小张从报废的矿石收音机里拆下检波二极管,老赵则把自行车铃铛的弹簧改造成继电器触点。陈恒拿起盖革计数器的核心部件 —— 直径 5cm 的气体放电管,发现其脉冲信号可以通过电阻调节:34;就像给计数器装个密码转盘,34; 他在笔记本上画下示意图,34;调节电阻值就是设定密钥。34;
     9 月 22 日的首次功能测试中,当小张将铀含量数据输入计数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却因电阻不稳定出现乱码。李工的算盘立即开始推演:34;电阻温度系数是 0.004/℃,34; 他指着矿洞温度计,34;现在湿度 95%,温度 28℃,电阻值漂移了 3%。34; 老赵突然想起矿工用蜂蜡密封雷管的场景:34;给电阻穿件 39; 蜡衣 39;,34; 他将电阻浸入融化的蜂蜡,34;既能防潮,又能稳定阻值。34;
     三、算法与物理的跨界联姻
     保密室的黑板上,李工写下盖革计数器的加密逻辑:34;辐射强度→脉冲频率→二进制编码→质数齿轮组加密。34; 但传统的齿轮加密需要机械联动,而计数器输出的是电信号,34;得找个中介,34; 陈恒敲了

第312章 改装灵感闪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