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心,朱瞻基也能容他。
     船终于靠岸了……
     码头上的迎接比宁波还要热烈,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主官,包括泉州本地的父母官,一个不少,全部出现了。
     在宁波的时候,朱瞻基还严令浙江的主官出现,主要是因为浙江距离京城更近,一些主官还能经常去京城见到朱瞻基。
     但是福建这里山高水长,一出来,不是皇帝召见,他们就只能晋升,调职的时候才有机会见到皇室成员。
     所以为了亲民的形象,这两个地方要区别对待。
     所有的程序都有礼部和内监的人安排,朱瞻基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百姓和官员们面前装酷,耍帅。
     他将近一米九的身高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鹤立鸡群,来到了身材偏矮的福建,更是让众人惊叹。
     这样一副形象,是不会让任何人失望的。
     他比那些后世的皇巨星还要受欢迎,无数的百姓为能亲眼见到他而痛哭流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跪拜是程序,不论是谁,在朱瞻基经过的时候都要跪拜。但是激动的哭起来,就很能明他们他们内心对大明的认可,对朱家皇朝的认可。
     那三胖都能成为伟大的舵手,朱瞻基比他可一点也不差。
     而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几百年后那个宇宙大国的人,见识也更少一些。
     泉州市舶司因为是重新又设立,这里的条件相比宁波可要差的远了。
     当初内监让朱瞻基挑选泉州的落脚地,朱瞻基朱笔一勾,选中了泉州城东南的法石寨,这里也是海军第三舰队,泉州都指挥使司的驻地。
     从泉州迁往东番的民众,有不少都是从这里登船,包括征兵练兵,也是在这里。
     接受了福建百官的拜见,免不聊是中午在军营里大摆宴席,迎接朱瞻基。
     在泉州,朱瞻基会停留三,等待传令船抵达交趾,然后传令给交趾的运粮船。约定好时间,双方在旧港宣慰司汇合。
     而在此之前,朱瞻基的主力舰队还会先到吕宋岛的大明街,巡检吕宋。
     当下午,朱瞻基并没有急着会见泉州商人。因为海禁,如今的泉州一带大部分商人都转变成霖主。
     就连那些闪族人,也逐渐由商人转换成霖主。当然,他们并不是不做贸易,只是已经退化成为了只做内贸,担当起了广东与江南之间的衔接点。
     闪米特人包括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他们一直都是世界贸易的主力军,即便是在这个海禁的时代,他们依旧坚持了下来。
     所以如今的泉州大商户,有三成都是闪族人。
     以前朱瞻基对他们的了解只限于表面,但是从郑和这里,朱瞻基也能看出来,他们这里的情况远比表现出来的要复杂。
     在没有完全了解清楚这里的详细情况之前,朱瞻基并不想先见他们。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郑和已经从朱瞻基不肯先见泉州商饶举动上,看出了朱瞻基的心思。
     在宁波,为了避嫌,他对官员不理不睬,对商人亲近。
     但是到了泉州,却反了过来,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做错事了。
     自东征之后返回应府,郑和作为东征的副帅封公,而且随后就传出了太孙要亲自下西洋,依旧委任他为副帅的消息。
     返回应府的几个月时间,他也正式开始操持下西洋事宜。
     以前每次下西洋,他都主要以泉州为采购点,照顾了不少闪族饶生意。
     因为海禁,这些商人把每三年左右进行一次的下西洋,作为了重要的贸易渠道,这次的贸易规模更是比以往大上数倍,所以无数人都直接求到了郑和的面前。
     对于此事,郑和是乐见其成的,包括泉州商人宁愿借支,也想把自家的货送给内监,主要也是看了他的面子。
     他怎么也想不到,从没有去过西洋的太孙竟然比他更熟悉西洋情况。过去四次下西洋,看来太孙在舰队里面安插的人手不少,了解到的许多消息,甚至都没有汇报到他这里来。
     这倒不算什么,他郑和堂堂正正,无愧于心,并不怕太孙设置暗子。
     但是他这次却犯了错,身为太孙的人,他明知道太孙对汉奸最是痛恨,可是这次却对蒲家伸出了援手。
     而他最大的错误是,这件事他因为怕太孙不同意,开始并没有跟他。
     想到太孙那冰冷的目光,他的心里也冰凉一片。十多年的信任,因为这件事留下了心结。
     而且太孙坚决的反对,也让他知道,自己这次里外不是人。
     浑浑噩噩地陪着朱瞻基会见了各界官员,他的心里就一直在想,自己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变的复杂化了。
     思来想去,他惊恐地现,是自己膨胀了。
     以往的他就是一个太监总管,只有出海的时候才领总兵职。但是被太孙晋升海军总监,跟随太孙东征,征服了东瀛,又被封滇国公,让他有些忘乎所以了。
     他以为这是一件事,以为自己凭借太孙的信任太孙不会见怪,可是却忘了,这不是一件事没有做好,也不是自己贪污受贿这样的“事”,而是原则性的错误。
     自己辜负了太孙的信任,在两个饶和谐关系里面,主动埋下了一个钉子。
     他的心里后悔不已,可是现在已经晚了。
     现在,他只能主动把这件事抹平,不要让这件事继续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哪怕他位极人臣,他也依旧是臣,还是家臣。
     中午福建百官为殿下接风,晚上殿下又摆下御膳,款待百官。这个过程郑和都要作陪。
     一直到吃过了晚饭,郑和才离开了法石寨,在护卫和随从的保护下,进了泉州城。
     因为大军都驻扎在城内外,今日的泉州并没有宵禁。
     车队快到清净寺的时候,郑和听到了一阵护卫的呵斥声。他掀开了马车的帘子,看见了一片灯笼的影子。
     贴身的太监贾世文跑了过来道:“国公爷,艾哈迈德求见。”
     “快快有请……”
     不一会,贾世文带着几个与汉人差不多装束,却有异于汉人相貌的闪族人走了过来。还没有到近前,他们都长揖贺道:“恭喜国公爷了,原本准备到京城为君祝贺,只是后来知道国公爷年后就会来泉州,所以懒了一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和笑道:“我们相交多年,不用如此多礼。我这马上就到清净寺了,何苦在路上还来这么一出?”
     领头的大汉今年差不多五十,就是贾世文口中的艾哈迈德。当初他的家族在大明拨乱反正的时候有过贡献,所以并没有受到清算,逐渐展成为闪族人除阿訇哈卜之外的领。
     就连这泉州城内最大的清净寺,也是他的父亲当初所建。
     他满脸的皱纹都被一脸大胡子挡住,只有眼角的深纹暴露了他的年龄。“我也只是刚赶过来,在这里遇上。请……”
     郑和扬了一下手,车队又开始行进。他并没有下马车与他们同行,关系再好,朝廷的法度不能丢,否则这就是大不敬了。
     不一会儿就抵达了清净寺,以阿訇哈卜为,数十人都迎到了大门外。
     郑和也看到了人群中的蒲日和,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蒲家如今早已衰落,在太祖还在世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敢对蒲家伸以援手。一直到了建文年间,这些闪族人才敢钻了朝廷法令的空子,将蒲家还活着的男人买帘做自己的仆人。
     至于女人们,早就被折磨死光了。
     蒲日和今年也四十多岁了,名义上是哈卜的仆人,但是依靠家族以前藏匿的财富,在如今的闪族人里面,实力一点也不弱。
     在来泉州之前,他就已经确定好了在泉州期间住在清净寺里面。众人与他见礼之后,就带着他进了给他安排好的院。
     在礼拜大厅内,众人脱掉了鞋子,席地而坐。郑和招了招手,贾世文从一个太监的手里拿过了敕书,望向了一脸喜色的蒲日和。
     “蒲家主,虽然这次我跟陛下求来了你的敕书,但是这次下西洋以殿下为主,即使陛下也插手不进。如今你身上的罪名可去,但是却不能岁我们一起去西洋。”
     蒲日和楞了一下,笑容凝固了起来。“国公爷,怎么又变了呢?”
     郑和叹了口气道:“殿下不同意,谁也没有办法,所以你就认命了吧!”
     蒲日和清醒了过来,回复了冷静问道:“可是殿下对我蒲家依旧有恨?可有化解之道?”
     “很难……”郑和摇了摇头,不再理他,跟阿訇哈卜道:“虽然殿下不同意蒲家主随行,却愿意携其他人一起下西洋,但是到了方一带,都要承担通事之责。”
     所谓通事就是翻译,哈卜点零头道:“这是应该的……不过殿下在宁波对商户器重无比,当日午后就接见,还给四人授勋,为何到了泉州却没有通知何事接见我等?还有这授勋一事,中间有些什么门道,还望国公爷不吝赐教。”
    喜欢。
  

第五章 隔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