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豫东的日头一日毒过一日。
田里的麦苗蔫头耷脑,叶片卷了边,泛着焦黄色。
老农蹲在地头,粗糙的手指捻开干裂的土块,搓了搓,碎成粉末从指缝簌檐落下。
34;这天气......不对劲啊。34;
他眯着眼望天,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天上没有云,只有一轮白惨惨的太阳,往年这时候,早该落两场透雨了。
几个庄稼汉聚在村口老槐树下,烟袋锅子抽得吧嗒响。
34;听说县公署的来了?34;
34;昨个县里来了两个穿制服的,拿着本子记了半天。34;
34;记有啥用?能记出雨来?34;
晌午时分,去年刚修好的官道上扬起一阵黄尘。
十几个骑着自行车的绥署办事员领着一队灰头土脸的流民队伍缓缓走来,车轮碾过干裂的土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34;都听好了!34;
为首的民事科二组组长陈河一个利落的下车动作,布鞋在地面激起一小片尘土。
他摘下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被晒得黝黑的脸庞,
34;绥署有令,在赵庄东头划了二十亩地安置流民。男人都去搭棚子,妇孺先去粥棚领吃的!34;
木然的流民们眼神都有些呆滞,但当听到有吃的时候,眼里都多出了许多光。
突然,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踉跄着栽倒在地,激起一片尘土。
从大学派来实习的办事员赵志明见状便冲上前,扶起少年时才发现他轻得吓人。
他连忙从挎包里掏出个馍馍,一点点塞到他嘴里。
民事科二组的几个科员正围着刚到的一车建材发愁。
34;组长,34;李姓干事凑过来低声道:34;这批木料都是些边角料,芦席也不够数,怕是搭不出像样的住处。34;
陈河眯着眼清点着卸车的物资,喉结动了动:34;先将就着用吧。咱们豫东的日子也紧巴巴的,能挤出这些已经不容易了。34;
他说完走到一棵枯槐树下,摘下帽子扇了扇风,军装后背已经湿透了一片。
34;从豫西过来的这批人必须安置好,34;
陈河压低声音对几个心腹交代,34;包司令和陈长官再三强调过很多次,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绝不能出乱子。34;
他目光扫过正在挖地基的流民们,34;一是防疫,二是防民变。要是让这些人流窜到县城去,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34;
正说着,远处又传来卡车的轰鸣声。
陈河抹了把脸,提高嗓门:34;都打起精神来!这还只是第一批,后面至少还有三批流民要在天黑前赶到!34;
他突然把手中的文件塞给赵志明,一把扯下已经汗湿的制服外套,
只穿着薄内衬,袖口一挽,露出结实的小臂:34;赵干事、李干事,你们带人去粥棚帮忙。
其他人跟我来,今天务必把第一批窝棚搭起来!34;
陈河大步走向工地时,眼角余光瞥见民事科其他组的组长正在不远处指指点点。
他嘴角微微抽动——自从上周民事科正副科长都被宪兵带走后,这个正科长的位置不知被多少人盯着。
包司令最讨厌耍嘴皮子的,这次救灾就是他最好的表现机会。
傍晚时分,包国维的军车开到了工地。他没有穿军装,而是像其他办事员那般穿着夏季中山装,
布鞋鞋面上沾满了泥点子。
副驾驶下来的,是绥靖公署新任政务处长李正煜。
他刚接手政务处——前任因为贪腐被宪兵逮捕,包国维便从军参谋部把他硬拉过来。
大学毕业、军校出身,又是实干派,这几天他熬夜几乎翻遍了政务处的账本和批文,
很快摸清了商事科、民事科的底细。
工地上,几排窝棚的木架才刚立起,泥地里散落着木屑和铁钉。
包国维扫了一眼,眉心皱成一条沟:“进度太慢。再加两班人,两天内必须完工
第371章 提前应对(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