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16年8月,云峡区行政中心广场。
     夏末的阳光依旧炽烈,将广场中央那尊新落成的“破茧”主题雕塑映照得熠熠生辉。雕塑由青铜铸就,一只巨大的、布满裂痕的茧壳被从内部撑开,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挣脱束缚,昂首向天。基座上镌刻着一行遒劲的大字:“破网清源,涅盘新生——云峡深改综合试验区元年记”。
     广场四周,巨大的展板如同展开的画卷,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一年来的沧桑巨变:
     “教育集团:均衡之路” 展区:实验小学名师在红旗路小学授课的现场照片;山村孩子通过“云课堂”与城区学生共上一堂美术课的直播画面;教师轮岗“蓄水池”名单公示栏;新建成的区第一实验中学效果图……
     “安全云峡:智慧之盾” 展区:安盾基地智能排涝车在模拟内涝中高效作业的影像;IOC指挥大厅大屏上多网融合的动态模型;“心理护航”驿站里干部接受疏导的温馨场景……
     “禾苗长河联合体:沃土生金” 展区:王老五捧着银行卡喜极而泣的特写;“区块链溯源”页面扫码演示;神农加工线上晶莹的胚芽米;“乡村育婴师”培训班结业合影……
     “共享社区:温情之网” 展区:金桂园社区“丫丫看护接力排班表”的巨幅复制件;“时间银行”志愿者为老人理发、修家电的照片;“共享育儿帮帮团”热闹的活动剪影……
     人流如织。有前来考察的省内外兄弟市县代表团,有带着好奇与期盼的市民,有扛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展板前,讲解员们声音洪亮,充满自豪。但最引人注目的,并非这些静态的展示,而是广场一侧临时搭建的“新云峡人故事汇”露天舞台。
     舞台上,聚光灯下。
     张磊不再是那个腼腆的大学生。他一身简洁的深色西装,眼神自信从容。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竹溪有礼”工作室的纪录片片段:老篾匠张木匠手指翻飞编织竹器,年轻的设计师在电脑前绘制图稿,云栖谷景区内游客争相购买竹编工艺品的热闹场景……
     “我叫张磊,‘竹溪有礼品牌创始人。”他的声音清晰有力,“一年前,我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一点设计梦想回到长河镇。是联合体的‘创业种子基金和免费孵化空间,给了我第一把火!是联合体帮我对接了张木匠合作社的竹编资源,打通了云栖谷的销售渠道!”
     他举起一个精美的竹编茶具套盒:“这个‘听溪系列,上个月拿到了德国红点设计奖!订单排到了明年!我们工作室带动了村里12位老手艺人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竹溪村的竹子,不再是烧火的柴,而是乡亲们致富的‘金条!”
     台下掌声雷动。闪光灯聚焦在他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
     紧接着上台的是李梅。她依旧留着利落的短发,但褪去了军装的青涩,多了几分创业者的干练。屏幕切换,展示着“河湾共享农场”的实景:整齐的菜畦,智能灌溉系统喷洒着水雾,一群孩子在家长带领下兴奋地采摘草莓、喂食小羊。
     “我是李梅,河湾共享农场创始人,退伍兵!”她的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联合体帮我协调了50亩流转土地,神农集团提供了有机种植技术和‘禾苗品牌背书!现在,我们不仅有蔬菜水果采摘,还开发了‘小小特种兵农事体验、野外生存训练营!周末预约爆满!带动了村里8位大姐就业!”
     她指着屏幕上孩子们的笑脸:“看着城里娃在泥巴里打滚,笑得那么开心,看着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我觉得,这比在部队拿奖章还光荣!”
     掌声更加热烈,带着由衷的敬意。
     第三个上台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他叫陈哲。
     “大家好,我是陈哲,‘云峡智慧教育科技创始人。”他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复杂的教育数据模型和AI互动课件,“我以前在深圳做AI算法。去年看到云峡教育集团成立,尤其是‘云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的规划,我意识到机会来了!”
     “联合体不仅提供了创业基金

第316章 一年之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