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带着行云流水的韵律,仿佛那一刀就在眼前重现:“刀锋进去的刹那,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心脏的搏动,那是生命最后的跳动; 就在那一瞬间,手腕猛地一拧,刀身的血槽立即将血液导出来,不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 那头猪往前冲了两步,突然就倒了下去,连哼都没哼一声,算是少受了些痛苦。“
周八两听得眼睛发直,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仿佛能感觉到那冰凉的刀锋带来的威慑:“就这么简单?这里面的门道肯定深了去了吧?“
“简单?“
汪二爷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对这门技艺的敬畏与自豪,“你知道那一瞬间要拿捏多少分寸吗?力道重了,会捅穿心脏伤及其他脏器,影响肉质; 力道轻了,放血不干净,肉就会有腥味; 角度偏了半分,就会被软骨卡住,不仅杀不死猪,还可能被猪所伤; 这一刀,我练了整整十五年,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熟练掌握,再到如今的炉火纯青,不知道练废了多少把刀,手上的伤痕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口菲芳显然没料到汪二爷有如此快的身手,她脸上的轻蔑变成了惊讶,随即又被愤怒取代,脸色一沉,再次挥动钢鞭。
这一次,她的鞭法变得凌厉起来,银鞭在空中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带着一股杀气,朝着第二头猪罩去。
那钢鞭上竟然泛着淡淡的蓝光,看着就不是寻常之物,碰到猪身时,猪的皮肉立即开始溃烂,场面有些骇人。
“这是她的39;蓝光蚀骨39;,“
汪二爷的声音凝重起来,语气中满是不齿,“鞭梢涂了特制的药水,能快速腐蚀皮肉,根本不是正经的屠宰手法; 可这样一来,猪肉就被污染了,根本没法食用,违背了屠宰的初衷; 屠宰是为了给人提供新鲜的肉食,不是为了炫耀这种旁门左道的功夫。“
老黄历气得一拍大腿,声音都有些发抖:“这不是耍无赖吗!哪有这么杀猪的?这简直是糟蹋东西!咱们庄稼人辛辛苦苦喂大一头猪不容易,哪能这么浪费?“
“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
汪二爷望着远处的海平面,仿佛又看到了那天的场景,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也吹起了他心中的波澜,“我对她说,屠宰的本分是让肉质鲜美,给人带来美味,不是炫耀手段,更不是用这些旁门左道来取胜; 她却冷笑说,能最快杀死猪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完全不顾及猪肉是否能吃。“
就在两人说话间,那头被药水腐蚀的猪突然发狂,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变得更加凶猛,顶着溃烂的伤口朝着高台冲去,那里坐着的正是佐藤和几个岛国商人。
他们原本还带着看戏的心态,此刻吓得脸色煞白。
人群发出惊恐的尖叫,佐藤吓得从椅子上摔了下来,那椅子被他撞翻,发出“哐当“一声响,他连滚带爬地往台下跑,平日里的傲慢荡然无存。
汪二爷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了过去,速度快如闪电。
他侧身避开猪的獠牙,那獠牙闪着寒光,要是被顶到,后果不堪设想。
手里的屠刀从猪颈侧面划过,看似随意的一刀,却蕴含着无数的经验与技巧,精准地切断了三条大动脉。
鲜血喷溅而出,在空中形成一道红色的弧线,像是一道警示,那头猪跑了两步就轰然倒地,不再动弹。
“好刀法!“
围观的华人爆发出震天的喝彩,声音里满是激动与自豪,连几个岛国技师都忍不住点头赞叹,眼神里流露出敬佩之情。
百口菲芳的脸色变得铁青,她盯着汪二爷,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仿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不可能......你怎么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准的手法......“
第三头猪被赶了出来,这头猪比前两头更壮硕,獠牙外露,一看就是性格暴躁的主儿,它刚一出场,就对着空气龇牙咧嘴,发出威胁的哼哼声。
百口菲芳深吸一口气,显然被汪二爷的技艺激起了好胜心,也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突然将钢鞭往地上一顿,那九节钢鞭竟然节节断开,变成了九把锋利的短刀,闪着慑人的寒光。
她身形一晃,如同鬼魅般绕着猪游走,短刀在猪身上留下一道道伤口,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可那头猪实在太强壮了,皮糙肉厚,虽然满身是伤,却依旧狂性大发,四处冲撞,撞得场地周围的木栏“咯吱“作响,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百口菲芳的短刀虽然锋利,却始终没能伤到要害,反而被猪的气势逼得连连后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就在她被猪逼得快要退到场地边缘时,汪二爷动了,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否则可能会有更多意外发生。
他没有直接靠近,而是绕到猪的侧面,脚步移动间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那是他从观察猪的习性中总结出的步伐,能让猪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警惕。
那头狂躁的猪,竟然随着他的脚步慢慢平静下来,眼神中的凶光渐渐减弱。
就在猪的注意力被吸引的瞬间,汪二爷动了,刀光一闪,如同惊鸿照影,快得让人几乎看不清动作。
“这一刀,我用了39;通杀刀39;的精髓。“
汪二爷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那是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也是对传承的骄傲,“所谓39;通杀39;,不是乱杀,而是通晓万物的生机所在,尊重生命,也珍惜技艺; 我绕着猪走的那几步,是按照39;十二时辰方位步39;来的,能让牲口的心神安定下来,减少它们的痛苦。“
他比划着刀路,每一个动作都清晰而有力:“最后那一刀,看似只划了一下,其实包含了九个变化,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同时切断了猪的气管、血管和神经; 整头猪倒下时,眼睛还是睁着的,却已经没了痛苦,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当裁判检查两头猪的肉质时,结果一目了然。
百口菲芳杀的那头猪,因为伤口溃烂,肉已经发臭,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根本无法食用; 而汪二爷杀的这头,肉质鲜嫩,肌理分明,散发着新鲜猪肉特有的清香,连最挑剔的岛国商人都点头称赞,眼神里满是认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威名震南洋
火堆渐渐小了下去,只剩下些红火炭在那里明明灭灭,散发着最后的热量。
老黄历往炭堆里埋了个红薯,拍了拍手,期待着红薯烤熟后的香甜,也期待着后续的故事:“后来呢?佐藤那家伙认账了吗?他那么傲慢,肯定不会轻易认输吧?“
“不认账也不行了。“
汪二爷的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苦尽甘来的释然,“当时《南洋商报》的记者把整个过程都记了下来,第二天就登了出来; 标题是39;华人屠夫三刀惊南洋39;,在整个东南亚都引起了轰动; 报纸上详细描述了比试的过程,还配了插图,把咱们中国人的技艺好好地宣扬了一番。“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晨光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边,仿佛给他披上了一件荣耀的外衣:“佐藤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履行承诺; 他不仅给所有华人工人涨了工钱,和岛国技师一样多,还把屠宰场三成的股份让给了华人商会,让我们有了话语权; 百口菲芳临走前,把他们家族的两本书送给了我,她说她输得心服口服,还说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交流技艺,只是那时她的眼神里,少了之前的傲慢,多了些平和。“
周八两好奇地追问,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就是你说的那两本什么经?真有那么神奇吗?“
“《留求不得养马经》和《留求不得双语访真解》。“
汪二爷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那油布包得严严实实,显然是被精心保管着,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两本泛黄的线装书,纸张已经有些脆化,却依旧保存完好; 封面上的字迹弯弯曲曲,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这书看着不起眼,里面的门道可大了去了。“
汪二爷轻轻抚摸着书页,动作轻柔,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养马经》表面上讲的是怎么饲养马匹,从选种、喂养到疾病防治,都有详细的记载,其实里面藏着一套驯兽的法子,能通晓牲口的习性,知道它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照顾它们,也能让它们更温顺; 我照着书里的法子试过,现在咱们肉铺里的猪,个个温顺得很,宰杀的时候都不会挣扎,减少了很多麻烦,也让肉质更好。“
老黄历凑过去看了看,那些弯弯曲曲的文字像蚯蚓似的,怎么也看不懂,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那另一本呢?《双语访真解》,听名字像是和语言有关?“
“《双语访真解》更了不得。“
汪二爷的声音压低了些,像是在说什么机密,眼神里却满是兴奋,“里面是用汉文和岛国文字对照着写的,记录了南洋各地的风土人情,比如哪个地方的人喜欢吃什么样的肉,有什么特殊的习俗; 还有商道路线,哪里平坦好走,哪里有危险需要避开; 还有各种手艺的诀窍,不仅仅是屠宰,还有酿酒、制酱等等,包罗万象; 我这两年能把生意做到临县去,全靠这本书的指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周八两突然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语气中满是惊喜:“怪不得你去年从南洋回来,带了那么多新奇玩意儿!什么改良的腌肉料,还有那种能让肉保存更久的方法,原来有这宝贝相助!我说你怎么突然就开窍了,生意做得这么好呢!“
“这不是宝贝,是前人的智慧。“
汪二爷把书小心地收起来,像是在珍藏一份珍贵的遗产,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百口菲芳送我书的时候说,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技艺,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造福众生的,是用来交流和传承的; 她还说,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手艺,传遍全世界,让更多人受益。“
太阳渐渐升高,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肉市,驱散了最后的寒意。
肉市上的人多了起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汪二爷拿起那柄剔骨刀,在磨刀石上细细打磨起来,刀身反射的光芒随着他的动作不断移动,像是在地上画着某种神秘的图案,那是技艺与匠心的交织。
“二爷,今天的猪肉怎么卖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镇上酒楼的王掌柜,他每天都会来买最新鲜的肉回去做菜。
汪二爷抬头一笑,声音洪亮如钟,充满了热情与真诚:“还是老规矩,童叟无欺,现杀现卖!保证新鲜,保证好吃!“
他手起刀落,寒光一闪,半片猪肉已经被整齐地分开,骨头上不见一丝肉丝,刀法依旧精湛。
周围的主顾发出一阵赞叹,纷纷上前挑选,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汪二爷的好,称赞他的肉好,人也好。
老黄历和周八两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再想想汪二爷刚才说的那些往事,突然觉得这寻常的肉市上,竟也藏着一股浩然正气,那是中国人的骨气与傲气,是技艺的传承与荣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汪二爷一边麻利地切割着猪肉,一边跟主顾们打着招呼,他的动作沉稳而精准,每一刀下去都恰到好处,让人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阳光透过棚顶的缝隙照下来,在他身上跳跃闪烁,仿佛在为这位身怀绝技的屠夫,镀上一层不朽的光辉,那光辉里有坚守,有传承,有梦想。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货轮鸣着汽笛缓缓驶过,笛声悠远而嘹亮,像是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船头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晨光里格外鲜艳,那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力量的源泉。
汪二爷望着那面红旗,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他知道,自己不仅要把猪肉卖好,更要把这身手艺传下去,让“华人技艺“这四个字,像那汽笛声一样,响彻四海,震动八方,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智慧与力量。
老黄历蹲在火堆旁,看着红薯渐渐被烤得冒油,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突然大声说道,语气中满是期待与信任:“二爷,等你把那两本书吃透了,咱们龙王镇的肉铺,说不定真能开到南洋去!到时候,让那些外国人也尝尝咱们的好猪肉,见识见识咱们的好手艺!“
汪二爷闻言大笑,那笑声里充满了豪情壮志,在整个肉市上空回荡,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不止南洋,还要开到更远的地方去!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中国人的手艺,从来都是顶呱呱的!咱们中国人的骨气,从来都是硬邦邦的!“
周八两也跟着笑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龙王镇的肉铺在世界各地开张,门前挂着的“汪记“牌匾,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闪耀着中华技艺的光芒。
那牌匾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用汗水与匠心铸就,诉说着一个华人屠夫用三刀技艺闯荡天下的传奇。
而那本泛黄的《留求不得养马经》,则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越来越浓郁的智慧光芒,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前行,将中华的技艺与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永远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肉市上的人越来越多,汪二爷忙碌的身影在晨光中穿梭,他的笑容温暖而真诚,他的刀法精湛而娴熟。
每一刀下去,都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不仅带来了美味的猪肉,更传递着一种精神——对技艺的坚守,对尊严的扞卫,对未来的憧憬。
这精神,如同肉市上空的阳光,温暖而有力量,照亮了龙王镇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希望。
? ?忧乐沟传说很多,猜测更是千奇百怪,很少有定论,真相在众说纷纭中湮没。
? 传说的结果多是莫宁两可,对于信与不信的取舍,变成了由喜欢偏向于谁来抉择。
? 一定要压做铯眼,令铯胆包天也不敢太放肆,也是沉舟行文中要做的事。忧乐沟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铯的,只是囋言子太能添油加醋了,把各种虚幻的怪想创作成真有其事去演绎。
? 编囋言子的人,也是一种口头创作。
? 多番努力的结果,点击还是只有这么多,奈何?谁能帮帮我?
喜欢。
第13章 三刀定输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