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闭上了眼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门内传来脚步声,接着是媒婆带着笑意的声音:“是谁呀?
这时候来访,莫不是给我送好消息来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媒婆穿着一身青布衣裙,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插着一支玉簪,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当她看到稳婆凝重的神色时,笑容渐渐收敛,侧身让她进门:“屋里说吧,我刚沏了新茶。”
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洒满了地面,像铺了一层碎金。
稳婆跟着媒婆走进堂屋,堂屋里陈设简单却整洁,一张八仙桌,四把太师椅,墙上挂着一幅《松鹤延年图》,笔力苍劲。
媒婆给稳婆倒上茶,茶汤清澈,香气扑鼻:“看你神色,定是有要事。”
稳婆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郑重:“媒婆,我今天来,是为了杏花那孩子……”
她将杏花的胎记,以及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从接生时的惊险,到杏花妈妈的离世,再到自己的愧疚与责任,一一细说,仿佛在诉说一段尘封的历史。
媒婆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平静到惊讶,再到凝重。
她放下茶杯,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沉吟良久,才开口道:“此事非同小可,那‘石上开花沐春雨的胎记,我在《蜂花柬》里见过记载,确是罕见。
你想让我如何做?”
稳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我想请你一同守护这孩子,你的《蜂花柬》里有许多养护之法,或许能助她平安长大。”
媒婆望着窗外的桂花,若有所思:“守护这样一个孩子,责任重大,或许会卷入许多是非……”
她顿了顿,转头看向稳婆,眼神坚定,“但这孩子既是天意,我们便不能袖手旁观。
我答应你,一同守护她。”
稳婆闻言,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茶汤的苦涩中带着回甘,正如她们即将面对的未来——虽有艰难,却也充满希望。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堂屋,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预示着她们的守护之路,虽有波折,终会走向光明。
从此,稳婆与媒婆便成了小杏花的守护者,她们像两株老树,为这株幼苗遮风挡雨。
她们教杏花识字,带她辨认草药,告诉她为人处世的道理,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而小杏花也没有辜负她们的期望,她聪慧懂事,勤奋好学,身上的胎记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她不平凡的命运。
忧乐沟的人们不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女孩,背后有两位老人在默默守护,而她的未来,将会在这两位老人的陪伴下,绽放出怎样的光彩,无人知晓,但所有人都期待着,那“石上开花沐春雨”的奇景,能在她身上绽放出最绚丽的光芒。
不同属性的石上开不同的花,如同烈火燎原处难生幽兰,寒潭深渊里不绽牡丹。
昆仑山的冰晶石上,只会绽放能抵御严寒的雪绒花,花瓣上凝结的冰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触之冰冷刺骨却能净化心神; 吐鲁番的赤砂石中,必生耐干旱的红柳花,根系在石缝中盘虬卧龙,汲取着石中仅存的水分,花期虽短却红得似火,能驱散周遭的暑气。
而即便同一种花绽放在属性相同的石上,其纹路的疏密、色泽的浓淡、香气的清浊,也都暗藏着截然不同的奥妙——有的花瓣纹路如八卦图,能镇宅安灵,让屋宅三十年无虫害侵扰; 有的花色暗沉如墨,却招灾引祸,近旁必有怪事发生,仿佛天地在造物时便已埋下了无数玄机,每一朵花都是自然书写的密码。
而花的种类不同,所代表的命运与天赋也大相径庭,犹如天上繁星,各自遵循着独特的轨迹,闪耀着专属的光芒。
如前文所述,杨花属木而沾水带火,若杨贵妃真拥有此类胎记,其一生的跌宕起伏或许正与杨花特性紧密相关:
木的生机让她从蜀地孤女跻身盛唐宫廷,当年她随父入蜀,途经剑门关时,衣襟上沾到的杨花竟在寒冬中抽出嫩芽,随行的相士便断言此女有凤凰之相; 水的灵动助她在权谋漩涡中周旋十余年,安禄山叛乱初期,她仅凭一句“杨花入水随波流”的暗语,便让潜伏在宫中的暗卫知晓退守方向; 火的热烈则让她在马嵬坡的烈焰中化为永恒传说,据说她自缢的梨树上,次年竟开出了带火纹的杨花,风吹过时如星火点点。
这生动展现出木的生机盎然、水的灵动多变与火的热烈奔放,在宫廷权谋与情感纠葛的复杂舞台上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连诗仙李白都为之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千古名句。
喜欢。
第55章 能开花的石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