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适宜种植的种子分别发放到百姓手中。
容易干旱的山地,他发放玉米种子。玉米抗旱,产量也可观,的确是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更贫瘠的高地发放高粱种子。高粱耐的住贫瘠,又可以酿酒,曾国宇真是把心思用到了极致。
河谷平地他发放水稻种子。细粮总归是百姓喜欢的农作物,自己舍不得吃也容易卖出给达官贵人。
眼看进入冬季,百姓没有青菜,他还贴心的发放了少量对种植地比较挑剔的油菜种子,帮助农民度过严冬。
辣椒,天麻,茶叶,柚子,他都亲自指导百姓如何种植。
百姓要的不多,不过是吃饱穿暖,曾国宇一番操作下来,百姓竟觉得比曾家多年的治理更有门道。
每当督军府的枯叶落在青石板上,曾国宇总会驻足凝望黔东方向。
他盘算着再过半月,就能带白芷去看新修的学堂——孩子们正用他改良的算盘练习丈量田亩;山脚下的榨油坊飘出菜籽油的香气,那是他亲自推广的冬季作物;就连曾经布满弹痕的石桥,如今也被修缮得平滑如镜?。
他想象着白芷站在桥头,裙摆被山风轻拂的模样,唇角总会不自觉扬起。
然而白芷的态度,却像黔东的梅雨般阴郁难散。
她总爱坐在临窗的书桌前,指尖摩挲着共党时期留下的《新青年》,书页边缘已磨出毛边。
当曾国宇带着新摘的野梨或刻着并蒂莲的银簪回来,她只淡淡瞥一眼,便继续望向远处雾蒙蒙的山峦?。
喜欢。
第486章 治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