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储备的粮草,和今年自己耕种的,根本不够越来越多的军民消耗,眼见就要饿肚子了,不得已,朱慈炯听从李建泰的建议,派人持定王印信,出山秘密会见晋商。
     目的就两个字,贷款。
     等大明光复北地,或者等不及,你们可以去南京拿着借条找陛下兑换收款。
     晋商不傻,自然拒绝了朱慈炯的提议,气的朱慈炯发狠,威胁他们,要是不贷款,以后专门出山劫他们,让他们在山西做不了生意。
     这恐吓,倒是有些作用,下面的管理层,终于兜不住了,将事情上报各大家族,没想到,各大家族反而答应了。
     只是有附带条件,贷款可以,但定王要迎娶各家的女儿,做姻亲,这样,他们才会贷款,王妃定为张家的张妍,其他几家,则为侧妃。
     这本来看似好像是连吃带拿的好事,但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大明和大清以黄河分治南北,现在谁也不知道后续谁会定鼎天下,所以,晋商现在也是开始两头下注。
     没办法,生意大,黄河两岸都有,以后大清得了天下,那就天下太平,舍弃一个家族的女人而已,若是以后大明反攻回来,那就不得了了,这就是家族的保护伞啊。
     你看,咱心还是向着大明的,在敌后的时候,就资助官军发展壮大,反攻北地,我们也是功不可没啊。
     至于归顺建奴,那也是没法的事情,我们平头老百姓,只能逆来顺受,我们是心向朝廷的啊,资助朝廷,帮扶定王,你不能再追究倒算我们归顺时期的过错了吧。。。
     一切,皆有考量的,没有平白无故的爱,借此机会,还能搭上皇室,以后生意也能有帮助不是?特别是大明对盐政动手后,晋商皆是觉得,这买卖是提前做对了。
     以后怎么着,也不能拿我们开刀不是,我们可是定王的亲家啊,都是一家人,不看僧面看佛面,总比外人强不是?
     而朱慈炯不愿意,一是因为李建泰他们,自然也分析出了晋商的企图,朱慈炯怕以后受牵连。
     二是虽然白送王妃侧妃,但终究是被迫的,心里不得劲儿,朱慈炯皇室的自尊心作祟。
     但现在马上山穷水尽了,形势所迫,朱慈炯也不得不放弃自尊心,向现实低头,是以,此刻满心无奈的答应了下来。
     至于怎么运进山,晋商自有他们的门道,朱慈炯不用操心,也不怕他们使诈,联合清军诱剿。
     山地、大雪,本就不适合围剿,加上朱慈炯手下人马众多,根本不怕,再者,该有的警惕和监视,明军自然不会忘记。
     太行山据点众多,就算这次你来摸清道路和位置,明军也能及时转移,你还没进山呢,早就溜之大吉了。
     当年流寇就是往山里一钻,明军剿了十几年也拿他们没办法,此刻,朱慈炯就是如此,山外几十上百里,到处都有暗哨,等你摸上来,毛都不剩了。
     朱慈烺在南京准备安安稳稳好好过年的时候,北方的朱慈炯,也终于是踏上了他的贷款大道,一去不返。
    喜欢。
  

第466章 敌后游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