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五人的机枪小组以及负责后勤保障的辎重队。团部则得到了一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小队的加强,同时配备了两门92式步兵炮,以进一步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时值华夏抗战的艰难时期,武器资源的分配已显得捉襟见肘。面对这一困境,林译不得不从空间中调取武器装备,以确保部队在面对日寇时具备足够的战斗力。
整编完成后,林译迅速命令粮食的足额发放,并着手展开紧张的训练工作。训练的核心聚焦于战术层面,包括战场布局、进攻阵型的演练以及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尽管时间紧迫,现在临时抱佛脚,但总比毫无准备地踏上战场要好得多。
粤军的老兵们在经历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后,变得鬼精鬼精的。他们对战术的理解十分深刻,甚至反过来向林译传授了不少宝贵的战术知识。
“不仅仅是我们会夜袭的啦,小鬼子的夜袭也同样会的啦。”一位粤军连长分享道,“他们会利用手提的灯光一闪一闪作为信号。现在,我们只要听到半夜有吹口哨的声音,就知道是鬼子偷袭来了。只要瞄准方向,一排子弹扫过去,他们就得老实了。第二天早上,保证能捡到几具尸体。”
林译闻言点头,他之前曾听二营的连长提起过日军夜袭、偷偷渡河的战术,现在看来,这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这一点,确实值得他深入学习。
此时,参谋闫森也站起身,汇报了军事委员会的最新作战报告:“上峰认为,此次日寇的作战目的并非占领,而是要围歼我军两个战区的主力。因此,命令我部在此地区进行佯动,刺探军情,寻找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无论是截击敌军,还是切断补给线,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听到这里,一位连长不禁抱怨道:“老是挖壕沟挨打,这种打法太被动了。”
林译立刻打断了他的牢骚:“堑壕战虽然是消耗战,但上级正是基于鬼子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才制定了这样的战术。我们要精诚团结,汇成一股铁流。”
林译心中尚存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冷酷的现实如同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他的希望。日寇依然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地撕破了防线,并以每日数十公里的速度迅猛推进。
然而,由于日寇急于求成,各部队之间留下了较大的空隙,为我军提供了在夹缝中穿插撤离的机会。
这一幕让林译瞠目结舌,他不禁看着地图,疑惑地问道:“有如此精妙的穿插机会,为何我们不趁机发动攻击呢?”
他转过头,目光扫过三位营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九个师啊!如果每个师在穿插的过程中,都能打上一场袭扰战,然后迅速撤离,鬼子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分兵冒进吗?”
众人闻言皆低下了头,沉默不语。是啊,谁都明白,若能抓住时机发动一两场伏击,日寇绝不敢如此嚣张地行军。
喜欢。
第18章 重组粤军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