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就拿老美的文件给他看。”迷龙说着,一把夺过文件,不由分说地塞到印度士兵面前,粗着嗓子吼道:“把眼睛给我睁大点,仔细瞅瞅,赶紧开门!”
印度军官皱着眉头,一脸不情愿地接过文件查看。迷龙瞅他那磨磨蹭蹭的样子,急得不行,转头问孟烦了:“快说,‘看看用洋鬼子话咋说?”
孟烦了赶忙蹦出一个单词:“look 。”
迷龙有样学样,举起枪托往前一顶,嚷嚷道:“录课录课(look look)!”
印度士兵一看这架势,以为迷龙要动手,瞬间紧张起来,条件反射般举起枪。这一举动可把迷龙彻底激怒了,他暴跳如雷,扯着嗓子吼道:“哟呵,还敢跟我来这套!弟兄们,抄家伙!”
话音刚落,要麻带着突击连迅速围了上来,将仓库门口堵得严严实实。印度士兵们见状,顿时慌了神,气势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弹药一箱箱运走 。
纷乱结束后,西路军长官郑重地提出了严重交涉。林译把印度军官叫到跟前,指着一排英文,示意他朗读一遍,随后双手一摊,说道:“这纯粹是一场误会,现在总该清楚了吧?咱们有口音,他也有口音,有些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说清楚呢?
Stillwell听后,不禁拍了拍脑袋,满脸困惑,这口音实在是难以理解。更何况当时约翰牛的物资,很大一部分都依赖灯塔国运输。
史迪威心想,这是在替西路军协防,西路军总共才三千人,而华夏军队在防线上部署了两万人,要点弹药又有何不妥?于是,Stillwell言辞坚决地驳回了西路军的投诉。
林译得知后,这才放下心来。他的部队配备的都是英式武器,弹药补充困难,能多争取一些就多争取一些。毕竟一场战斗下来,消耗的弹药数量惊人,少则几十万发子弹、上百发炮弹,多的时候更是没有上限。
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日寇发射了三十五万发炮弹,而在长达八年的抗战里,中国总共才生产了42万发炮弹。炮兵力量的薄弱,一直是华夏军队的硬伤。但此刻,林译决不允许因为弹药问题而影响战局。
在新编第五十五师的炮兵阵地上,联军炮兵营的火炮整齐排列。十二门25磅炮位居后方,师属炮兵连的4门哈以哈步兵炮也安置在阵地上。
这种哈以哈步兵炮,是由德国IG18步兵炮改进而来,当时曾向华夏倾销,售价仅二万大洋。只因风车之国经销商不懂给回扣,在竞争中输给了博福斯山炮。
不过,地方军阀秉持实用主义,还是进行了少量采购。实践证明,这种火炮重量不到400公斤,便于拖曳,拆除炮盾后,无论是重量还是射程,都远超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
如此精心的火炮部署,让防守阵地的国军心里有了十足的底气。以往,师属炮兵连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旦日寇祭出四一式山炮,国军就不得不避其锋芒,因为射程不如对方,这是无法回避的
第59章 逼不得已的部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