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9章 曹操嫁女[1/2页]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安七年深秋的许昌城,肃杀之气如铅云般沉沉压着曹操府邸。阁楼上,曹操凭栏远眺,穿透层叠的府墙,死死锁在东北方向——那是冀州邺城,如今盘踞着一个令他如芒在背的名字:罗业。
     案头几卷染血的军报,无声地诉说着夏侯惇在新野的惨败。独臂的元让被亲兵拼死抢回,断臂处裹着厚厚的、被血反复浸透又干涸的麻布,他躺在病榻上,仅存的独眼燃烧着噬人的火焰与刻骨的屈辱,声音嘶哑如破锣:“主公!刘备麾下那红脸贼关羽……刀法已入宗师中期之境!此仇不报,元让死不瞑目!”字字句句,如同锋利的匕首,扎在曹操心头。
     府内空旷,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将曹操的身影拉长,扭曲地投射在冰冷的地砖上,仿佛一头焦躁的困兽。程昱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主公,新野之挫,军心浮动。然北有罗业于冀幽并蠢动,西有马腾、韩遂虎视关中,司隶虽定,根基未牢。若此时再以倾巢之力,跨长江而南下……罗业坐拥冀北膏腴之地,带甲数十万,兼有文臣武将无数,人才济济。一旦迁延日久,四方豺狼必趁隙反噬,届时腹背受敌,我方根基危矣!”
     荀彧立于阶下,他向来沉稳如古井的面容,此刻也笼上了一层深重的忧思。他轻抚长须,缓缓开口,声音如玉石相击,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文若以为,仲德所言,乃老成谋国之道。强攻,玉石俱焚,智者不为。然罗业之势已成,不可不制。与其兵锋相向,不若……化干戈为玉帛,以姻亲之好,结盟邺城。”他微微一顿,目光如炬,直视曹操,“以联姻之礼,行羁縻之实。结盟为表,赢得喘息之机,待我扫平南方,稳固根基,再图后计。此乃‘缓兵二字精髓。”
     “联姻?”曹操猛地转身,宽大的袍袖带起一阵冷风,鹰隼般的目光扫过阶下谋臣,“将孤的女儿,送入罗业虎口?做那笼络人心的彩头?”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般的怒意,殿内空气瞬间冻结。
     “非彩头,乃利刃!”荀攸清越的声音响起,带着病容的脸上,一双眸子却亮得惊人。他微微欠身,“主公爱女,金枝玉叶,岂是寻常彩头?此乃一柄无鞘之剑,直插罗业心腹!一则,曹氏女入邺,便是主公在冀州的眼睛与耳朵,罗业帐下阴晴,河北虚实,皆可徐徐图之。二则,此乃昭告天下,主公怀柔之意,可瓦解罗业麾下部分冀州本土士族死战之心。三则,”
     荀攸嘴角勾起一丝近乎冷酷的弧度,“以姻亲之名,行离间之实。罗业若善待小姐,则其另外几位夫人,岂无芥蒂?若其轻慢……则主公兴问罪之师,天下谁人不道一声‘师出有名?”
     曹操沉默着,背对众人,望向殿外沉沉夜色。良久,一声压抑着复杂情绪的叹息,如同从胸腔深处艰难挤出:“……宪儿……”他缓缓闭上眼,眼前仿佛浮现出女儿曹宪那温婉沉静的眉眼。这个女儿,素来最是聪慧懂事,也最是像他早逝的丁夫人,性情坚韧,不轻易表露悲喜。
     “传……曹宪。”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疲惫与决断。
     曹府后苑深处,兰芷幽香浮动。曹宪正于窗下抚琴,纤指拨动冰弦,一曲《猗兰操》清越空灵,似有隐士之风。骤闻父亲相召,且是在深夜议事之后,她心中已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放下琴,略整了整素净的衣裙,随内侍步入那灯火通明、气氛却凝重得令人窒息的书房。
     烛光下,曹操负手而立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也格外孤寂。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女儿身上,那眼神复杂得令曹宪心头一紧——有审视,有决断,有身为枭雄的冷酷算计,竟也夹杂着一丝难以捕捉、转瞬即逝的……属于父亲的歉疚与痛楚。
     “宪儿,”曹操的声音异常沙哑,开门见山,字字如铁石砸落,“新野兵败,夏侯将军断臂,北方罗业已成心腹大患。然四方未靖,朝廷无力即刻北讨。为父欲……与罗业结秦晋之好,以安其心,暂缓兵锋。你……可愿为父分忧,远嫁邺城?”
     远嫁邺城!嫁给那个父亲视为生死大敌的罗业?!
     曹宪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脚底窜遍全身,指尖冰凉,几乎站立不稳。她猛地抬起头,清澈的眼眸直视父亲,里面翻涌着震惊、难以置信,还有被至亲当作棋子的巨大痛苦与屈辱。泪水瞬间盈满眼眶,却倔强地不肯落下。书房里死一般的寂静

第169章 曹操嫁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