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话头,目光扫过棚外熟睡的百姓,“等朝堂稳定了,让这些人有饭吃、有屋住。不然,就算换了新王,这天下也安稳不了。”
润玉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模样,清冷的眸子里也染上了几分暖意。
他知道,月瑶和李莲花厌恶的从不是“爱情”,而是那种为了私欲便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
就像此刻,新王身边的侍女,正是当年在废墟里失去双亲的孤女,如今被新王接入宫中,待如亲妹——
这份不带占有欲的善意,或许比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恨,更能温暖人心。
新王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停战事、赈灾民,与凉虢国议和——这正是润玉在梦中教他的“收民心、稳根基”之法。
而月瑶和李莲花,则带着百姓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他们教村民辨认经常用到的草药,帮他们修补被烧毁的房屋,甚至不眠不休地救治那些染上时疫的人。
李莲花和月瑶的医术本就高明,两人配合默契,渐渐地,城郊的炊烟重新升起,孩子们的笑声也多了起来。
这日傍晚,两人坐在刚搭好的草屋前,看着夕阳染红天际。
远处,新王派来的官吏正在分发种子,百姓们排着队,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
“你看,”月瑶靠在李莲花肩上,声音柔和了许多,“这样多好。没有神仙打架,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李莲花握住她的手,指尖划过她的眉眼:“可凡人的日子,也有凡人的苦。只是……”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释然,“至少此刻,他们是安稳的。”
李莲花轻笑,将她搂得更紧,“这人间烟火,可比天界的风花雪月实在多了。”
他们望向淮梧国的都城,新王正在那里推行新政,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百姓们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市井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听说,之后,要在这里建一座‘安济院,专门收养孤儿和孤寡老人。”李莲花说道。
“这样就好。北漠那边,你处理得怎么样了?”月瑶问道。
前阵子北漠趁淮梧国丧乱,突然发兵,连破三城,若非李莲花暗中联络了几个与北漠有旧怨的部落,从后方牵制,怕是局势早已糜烂。
“差不多了。”李莲花揉了揉眉心,“北漠王野心虽大,却多疑寡断。
我让人散布了些消息,又弄提供了几件似是而非的证据,说他的几个儿子正暗中勾结,想趁他出征时夺位。
他现在已是草木皆兵,估计过不了几日,就会撤兵回去稳固自己的地位。”
他顿了顿,看向月瑶,眼神里带着疼惜,“这些日子辛苦你了!等这边的事了了,我们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歇一阵子,什么都不管,好不好?”
月瑶看着他眼底的温柔,点了点头,靠在他肩上:“好。等这里步上正轨,我们就走。”
她转头望向那些已经重建好的房屋,看着几个孩子在木板房前追逐嬉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你看,其实百姓要的很简单,不过是一方安稳,一口饱饭。可偏偏有人连这最简单的愿望都要打碎。”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神有各神的劫数。”李莲花轻轻拥住她,
“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至少,我们守住了这片土地,护住了这些人,这就够了。”
偶尔,月瑶和李莲花会化作寻常百姓,走在淮梧国的都城街头。
看着车水马龙,听着欢声笑语,感受着那份失而复得的安稳,他们相视一笑,心中都有一种踏实的满足。
“你看,没有旭凤和锦觅,这世间依旧在运转,甚至运转得更好。”月瑶手里拿着一串刚买的糖葫芦,递了一颗给李莲花。
李莲花咬了一口,酸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所以说,谁离了谁日子都能过下去。重要的是,别让自己的日子变成别人的劫难就好。”
远处的皇宫里,王上正在与大臣们商议如何疏通河道,防治水患。
他眉宇间的沉稳与睿智,依稀能看到当年润玉的影子。
数年后,淮梧国成了周边最富庶的国家。王上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史书上称他为“明慧帝”,赞他“承乱局而治,启盛世之基”。
而关于那位殉情的熠王和神秘的圣女,渐渐成了说书人口中的传说,少有人再提及。
只有城郊那座安济院里,偶尔会有老人说起,当年有一对神仙般的夫妻,带着他们重建家园,治好了无数人的伤病。
他们说,那对夫妻总是形影不离,眼神里的温柔,比天上的月亮还要暖。
而此时的江南,桃花正开得灿烂。月瑶坐在船头,手里剥着莲子,李莲花在一旁煮着茶,茶香混着花香,弥漫在春风里。
“你看,”月瑶笑着递给他一颗莲子,“春风和煦繁花似锦,这样的日子,才值得好好过。”
李莲花接过莲子,放入口中,清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他望着她笑靥如花的模样,心中一片安宁。
是啊,这人间的烟火,这细水长流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风景。那些为了爱情便倾覆天下的痴狂,终究抵不过眼前这一碗热茶,一颗莲子,和身边这个人。
喜欢。
第248章 香蜜1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