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将密旨副本推到三人面前,宣纸上“查办应天巡抚贪墨案”九个朱字洇着墨痕,“应天是财赋重地,巡抚李嵩在任三年,粮税短少三成,却报称‘水患连年。圣意要查,却不能惊动地方,这便是调三位来的缘故。”
周镳先接过卷宗,指尖划过李嵩的履历——由礼部侍郎外任,吏部考语写着“才优干济”。他冷笑一声:“考语是吏部写的,如今要查,倒是我来审自己人的笔误?”他抬眼看向沈棨,“沈员外带多少人手?李嵩在京南有旧部,据说私兵养了三百。”
沈棨刚从甘北回来,甲胄上的霜气似还未褪。他从怀中摸出张腰牌,铜面刻着“缇骑”二字:“兵部调了二百五十名缇骑,都是从边军里挑的,带的是狼牙箭,穿的是软甲,扮成商贩随督察员走,每个地方两名缇骑,负责治安问题。”
他又转向吴弘业,“吴主事的差事最要紧——李嵩当年主持过江南乡试,门生故吏遍地,您得扮成奉旨巡查学政的官员,咱们的人才能借着‘核查生员籍册的由头,去粮库、盐场查账。”
吴弘业素常只与祭文、仪注打交道,此刻捏着袖中的《大明集礼》,指节发白:“学政巡查要带典籍官、笔吏,还得备着祭孔的太牢礼器。我已让礼部库房支了十二副礼器,装在樟木箱里,箱底是空的,正好藏账册副本。”他顿了顿,“只是……李嵩若要验看印信?”
“印信是吏部新刻的,用的是三年前巡查学政的旧样式。”周镳从袖中取出枚铜印,印钮是只衔着卷轴的仙鹤,“我找文选司的老吏仿的,连包浆都做旧了。沈员外带的缇骑里,有两个是刻书匠出身,账册上的假印、私章,他们看一眼便知真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你们三个负责李崇案件,剩余人员赶往各个乡镇,宣传贪污细则。”陆锦棠拍板。
各部抽调的人员立刻被分配州府,具体到乡镇,全部记录在册,并且规定,每天以书信汇报陆锦棠,三天没有收到书信,立刻派人深入调查。
人员安排妥当,已经到了傍晚时分,经过数次修改的《南陵国贪腐惩罚细则》终于定稿。
陆锦棠亲自誊抄一份,带着入宫面圣。
萧承煦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见他进来,放下朱笔:“呈上来。”
陆锦棠将文书呈上,萧承煦接过,仔细审阅。
文书上,从贪墨十两银子杖责二十、记录在案,到贪墨千两以上流放,万两以上斩立决,条理清晰,量刑严苛,且对不同类型的贪腐(如克扣军饷、赈灾物资、科举舞弊等)都有加重处罚的规定。
“很好。”萧承煦看罢,颔首认可,拿起玉玺,在文书末尾重重一盖。鲜红的印玺,如同滚烫的烙印,宣告着这份制度的生效。
“就按这个执行。”
“谢陛下。”
“明日一早,让你的人出发。”萧承煦道,“朕已命兵部和驿站全力配合,确保他们能以最快速度抵达各地。”
“臣遵旨。”
离开皇宫时,已是深夜。月色如水,洒在青石板路上,映着陆锦棠疲惫却坚毅的身影。他知道,真正的硬仗,从明日才开始。
喜欢。
第111章 雷霆初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