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2章 老九的生活(五)[1/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周末的清晨,阳光像融化的蜂蜜一样缓缓流淌进客厅。晓雯难得不用早起赶公交,她伸了个懒腰,听见厨房里传来母亲秀兰轻快的哼歌声。
     那调子晓雯再熟悉不过,是《渔家姑娘在海边》,母亲年轻时最爱唱的歌。
     晓雯披上外套,轻手轻脚地走到厨房门口。秀兰正背对着她切菜,花白的鬓角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围裙带子在腰间打了个歪歪扭扭的结。
     案板上整齐码着切好的葱花、姜片和蒜末,旁边的小碗里泡着几朵香菇。
     34;妈,这么早就忙活?34;晓雯靠在门框上问道。
     秀兰明显吓了一跳,菜刀在案板上轻轻一滑。34;哎哟,你这丫头,走路没声儿!34;她转身时眼角堆起细密的皱纹,34;难得你休息,想给你做顿好的。
     你爸天没亮就去早市买了新鲜的鲅鱼,这会儿在阳台补网呢。34;
     晓雯探头望向阳台。透过纱窗,她看见父亲老九佝偻的背影。他坐在小板凳上,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渔网间,时不时举起网对着阳光检查破洞。
     阳光穿过网眼,在他黝黑的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34;我去帮爸。34;晓雯说。
     34;别去添乱,34;秀兰用沾着葱花的手指点了点她,34;你爸补网时最烦人打扰。来,帮妈剥几瓣蒜。34;
     晓雯笑着走进厨房。
     这间不足五平米的空间里,每一寸都浸透着母亲的气息——墙上挂着她用废旧挂历做的防油污挡板,调料瓶上贴着歪歪扭扭的手写标签,连抽油烟机的按钮都被她用塑料袋仔细包裹起来。
     34;妈,我想算算这个月的开支。34;晓雯一边剥蒜一边说,34;看看能不能给你买那台按摩仪。李阿姨说她用了腰疼好多了。34;
     秀兰的刀在案板上顿了顿:34;花那冤枉钱干啥?妈这是老毛病了,揉揉就行。34;她转身打开冰箱,从里面端出一碗发好的面团,34;再说,你那点工资自己攒着,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34;
     晓雯没接话。她知道母亲总是这样,从小到大,什么好东西都紧着她和父亲。
     她记得小学时母亲连续三年穿着同一件褪色的棉袄,却每年都给她买新衣服;初中时父亲出海遇上台风,母亲三天三夜没合眼,却在电话里对她说34;家里一切都好34;。
     客厅里,晓雯摊开账本。阳光透过纱窗照在她的侧脸上,睫毛在脸颊投下细小的阴影。
     她认真核对每一笔收支——父亲的捕鱼收入、她的工资、水电费、母亲的药钱......数字密密麻麻挤在纸上,像一群听话的小兵。
     厨房飘来炖鱼的香气,晓雯的肚子咕咕叫起来。她抬头看了眼挂钟,已经十一点半了。阳台上的父亲收起渔网,正用粗糙的手掌拍打裤子上的线头。
     34;吃饭啦!34;秀兰在厨房喊道,声音穿过抽油烟机的轰鸣。
     老九慢悠悠地走进来,在门口的水桶里舀水洗手。晓雯注意到父亲的手背上有几道新鲜的划痕,大概是补网时被尼龙线勒的。她起身去拿医药箱,却被父亲摆摆手拒绝:34;小口子,不碍事。34;
     饭桌上,秀兰端上一大盆鲅鱼炖豆腐,旁边配着清炒时蔬和一碗紫菜蛋花汤。老九拿起筷子,先夹了块鱼肚子上最嫩的肉放到秀兰碗里:34;多吃点,补补身子。34;
     秀兰的筷子在空中顿了顿,转而把肉夹给晓雯:34;给闺女吃,她上班累。34;
     晓雯看着碗里的鱼肉,喉咙突然发紧。这块没有刺的鱼肚子肉,从小到大都是她的34;特权34;。她笑着把肉放回母亲碗里:34;妈,你吃,我年轻着呢。34;
     老九看着娘俩推来让去,突然说:34;等这条鱼卖了钱,咱给阳台装个护栏,你妈总在那儿看菜园,我不放心。34;
     秀兰嗔怪地瞪了他一眼:34;就你多事,我小心着呢。34;但她耳根却悄悄红了。晓雯知道,母亲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阳台看她用泡沫箱种的小菜园——几株辣椒,两排小葱,还有父亲不知从哪挖来的野薄荷。
     34;我看行,34;晓雯插话,34;护栏装上还能晾衣服,省得妈老踮脚。34;她想起上周回家,看见母亲半个身子探出阳台去够被风刮跑的袜子,心现在还在后怕。
     老九扒拉两口饭,含混地说:34;我打听过了,老张家小子做这个,能给咱优惠。34;他说话时不敢看妻子,只是盯着自己的碗,好像那里面藏着什么宝贝。
     午饭后,晓雯抢着洗碗。水流冲过指缝,她听见客厅里父母低声交谈。父亲的声音低沉如退潮的海浪,母亲的笑声则像浪尖上的泡沫。
     34;妈,我带你出去走走吧。34;晓雯擦干手走出来,34;今天太阳好,去公园转转?34;
     秀兰正在叠衣服,闻言抬头看了眼窗外:34;你爸去不去?34;
    &

第172章 老九的生活(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