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奎和赵小杰这对兄弟在锅炉维修行当里,那可是出了名的 “双剑合璧”。
老大赵大奎看着五大三粗,实则心眼子转得比轴承还快,每次到现场检修,不等甲方把故障说全乎,他摸一把锅炉外壳、听两声运行动静,就能精准判断问题出在燃烧器还是热交换器。
手里的扳手拧到第几圈能卡住症结,心里门儿清。
有回开发区的蒸汽锅炉突然爆管,厂家派来的技术员折腾了三天没查出根源。
赵大奎带着徒弟到现场,蹲在炉膛前瞅了半小时,指着内壁一处不起眼的鼓包说 “就是这儿积碳引发的应力开裂”,拆开一看果然分毫不差,甲方当场就把年度维保合同拍给了他。
比起哥哥的 “够用”,老二赵小杰的心眼子简直像装了精密齿轮,总能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拐出弯来。
就说去年冬天那家食品厂的锅炉改造,按图纸施工原本要停炉三天,赵小杰愣是琢磨出 “半负荷交替作业” 的法子。
白天用临时管道维持生产线运转,半夜趁车间停工抢装新设备,最后提前一天半完工,光给厂家省下的停产损失就够再买台新水泵。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处事能力,公司里上到总经理下到仓库保管员,提起赵小杰没一个不竖大拇指。
他的手腕可不是光靠嘴皮子,实打实的好处总能送到点子上。
库房老王爱喝两口,他出差回来准带瓶当地的特色白酒;前台小姑娘备考会计证,他悄摸摸托人找了套历年真题;就连现场施工时碰到的监理师傅,他也会顺手帮着解决宿舍空调不制热的小毛病。
干工程时的提成更是给得敞亮,设计院的工程师画图纸时多留个检修通道,他按合同额的三个点给人塞红包;物业经理协调场地时多腾半天时间,结算时准有笔 “辛苦费” 到账。
又回竞争对手抢下一个医院的改造项目,结果因为没给锅炉房老班长 “意思意思”,现场总被各种小问题绊住脚,最后工期拖到甲方忍无可忍,反倒把后续的维保项目转给了赵小杰。
这兄弟俩就像锅炉的两大核心部件,赵大奎是保证高效运转的燃烧系统,靠硬技术打底;赵小杰是调节平衡的控制系统,用巧心思补位,合在一起,在这行里愣是没人能轻易撬动他们的位置。
赵氏兄弟在公司里的风头,别说那些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正式工,就连几个部门主任都得高看一眼。
每天早上打卡,总能见着他俩穿着印着公司 LOGO 的深蓝色工装,肩上挎着磨得发亮的工具包,身后跟着四五个徒弟,浩浩荡荡往车间走 —— 这派头,比部门经理巡查还惹眼。
说起来,这份红火可不是凭空来的。去年冬天供暖季,城西热力站的三台锅炉接连出故障,整片区居民家里温度跌破 15 度,投诉电话快把公司总机打爆了。
正式工班底连着抢修两天,愣是没找出问题根源,最后还是赵大奎带着弟弟钻进炉膛,发现是管道老化导致的水循环短路。
兄弟俩带着徒弟连轴转了三十六个小时,手冻得发紫就往怀里揣揣,饿了啃口凉馒头,硬是在寒潮来临前让锅炉重新运转起来。
就这一单,公司不仅保住了跟市政的合作招牌,光奖金就发了六位数,赵大奎拿着钱给徒弟们每人买了件羽绒服,自己留的那部分,刚好够给老家盖两间厢房。
更让人咋舌的是赵小杰的手腕。每周三下午的管理层例会,他总能接到行政部的电话:“赵师傅,三楼小会议室,王总让您过来坐坐。”
进去时手里可能还攥着沾满油污的扳手,出来时就跟各位老总谈笑风生,手里多了杯刚泡好的明前龙井。
上个月公司竞标城东产业园的供暖项目,去的都是副总级别的人物,王总特意让司机绕路接上赵小杰:“让二弟去长长眼,他对锅炉运行成本的账算得比财务还精。”
果然,在现场勘查时,赵小杰指着设计图纸上的烟囱位置说:“这儿得往东挪三米,不然冬天刮西北风,粉尘全飘回车间了,环保验收准过不了。” 就这一句话,帮公司在答辩环节压过了竞争对手。
要说公司里谁跟赵小杰最铁,当属后勤部的侯副部长。这侯部长是靠老资
第189章 赵氏兄弟(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