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0章 疫情期间的新名词[1/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有:
     1. 时空交集——
     也称时空伴随者,是公安和电信部门的专业术语。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800米)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本人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2. 指示病例——
     是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指示病例是暴发调查中最重要指标之一,为追踪疫情传播链、分析疫情暴发原因和提出控制措施等,提供最直接和最关键的线索和提示。
     3. 超级传播者——
     是一个流行病学术语,是指具有极强传染性的带病者,更容易传染别人,一般来讲,如果1人传播了10人及以上,而且被传染的人都已经确诊,那么这个传播者就可以称为“超级传播者”。
     4. 群体免疫——
     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
     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2020年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称,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
     5. 社交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是指在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
     建立起一道由物理距离构成的屏障,从而阻止或抑制病毒的传播。具体的距离是多少,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定。
     6. 无症状感染者——
     7. 流调——
     即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调查确诊病例在过去14天或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
     目的是发现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避免人员流动造成的疫情在社区输入扩散;快速判断疫情传播代际和传播链,明确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8. 密接者和次密接者——
     密接者,即密切接触者,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采集标本前2天开始,和他们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次密接者,即密接者的密接者,指从密接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首次接触,到被隔离管理期间,与密切接触者有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9.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封控区: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阳性标本采样前 5天内居住点(以小区或自然村为单位)、工作点,原则上划为封控区,实行“ 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如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疫情防控办同意,安排专人专车,要求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并落实。
     闭环管理;居家隔离必须符合相关要求,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管控区:封控区所在社区(行政村) 的其他区域划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人员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或领取生活物资;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由社区疫情防控办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居家隔离应符合条件,要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防范区:县(市、区) 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划为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

第210章 疫情期间的新名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