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8章 厂子防疫阶段(八)[2/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容得下葱姜蒜的杂味。
     第七天清晨拆封条时,露水在红纸上洇出了深色的边。
     我刚把体温计递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瓷器破碎的脆响 —— 黄希岭把搪瓷缸子摔在地上,碎片闪着白花花的光。“36 度 5!”
     他的声音像被砂纸打磨过的钢管,“满山你呢?” 张满山的回应带着哭腔,我看见递饭口伸出只手,掌心的老茧里还嵌着机油的黑渍,正死死攥着那支显示正常体温的温度计。
     他们走出隔离房时,厂区的广播正在放《歌唱祖国》。
     张满山突然往我胳膊上捶了一拳,力道大得像在敲钉子:“王厂你的大蒜真神了!” 黄希岭蹲在地上捡搪瓷缸子的碎片,阳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把花白的秃头染成了金红色。
     食堂门口的紫藤架下围了半圈人,老赵举着他的大茶缸子嚷嚷:“我就说王厂有秘方吧!” 竹编的茶漏里飘着几片茶叶,在琥珀色的茶汤里打着旋。
     我摸出兜里的蒜,瓣尖还沾着点泥土,忽然想起隔离期间的每个深夜,都能听见张满山对着墙轻声喊他闺女的名字,那声音软得像团刚蒸好的糯米,裹着全天下父亲的软肋。
     “这秘方啊。” 我把蒜往每个人手里塞了瓣,看着他们龇牙咧嘴的模样笑,“就是咱厂这扇门,关得住病毒,关不住人心。”
     风穿过车间的窗户,吹动挂在墙上的安全标语,红底黄字在阳光里晃出暖融融的光晕。
     远处的叉车“轰隆” 响了一声,开始新一天的运转,就像我们这些人,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总能在清晨准时升起属于自己的炊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车间墙角的那台老式电子钟,钟摆晃过两千一百九十个日夜时,我指尖抚过操作台上磨出的包浆。
     六年时光像车间淬火池的循环水,悄无声息漫过工装裤脚,等惊觉时,鞋帮已结满洗不净的油渍 —— 那是机油与防锈漆混合的味道,是我在这个厂子最熟悉的气息。
     初进厂那年,车间水泥地上积着半指厚的木粉灰尘,踩上去噗通作响。设备维修工老周总把搪瓷茶缸搁在电机平台上,茶叶沫子顺着缸沿滴进润滑油箱,三个月卡壳三台设备。
     晨会更像集市,组长们叼着烟卷汇报进度,烟圈在油污的玻璃窗上撞得粉碎,混着货场装卸工的吆喝,成了厂子最初的底色。
     我抱着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游标卡尺进仓库时,管理员正用粉笔在账本背面画王八。原材料堆成倾斜的山,镀锌管压着不锈钢板,最底下的无缝钢管已锈出蜂窝眼。
     34;找啥?34; 老头往嘴里扔颗瓜子,壳从嘴角喷到我工作证上,34;反正月底都报损耗,睁只眼闭只眼得了。34;
     那天下午,我蹲在角落数一百二十七个生锈冲压弯头,铁锈混着汗水渗进指缝,三天后指甲盖里还能抠出红褐色粉末。
     改变从考勤机开始。草绿色机器在车间门口亮起绿光时,老周第一个拍上工牌,34;嘀34; 的脆响惊飞窗台上筑巢的麻雀。
     有人骂这是 34;紧箍咒34;,但三个月后,晨会烟雾缭绕的景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打卡声。我在车间墙上钉块黑板,每天更新能耗数据,红色粉笔圈出的超标数字像醒目的伤疤。
    喜欢。
  

第218章 厂子防疫阶段(八)[2/2页]